“那通極目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那通極目望”全詩
那通極目望,又作斷腸分。
鄭驛來雖及,燕臺哭不聞。
猶馀遺意在,許刻鎮南勛。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自南山北歸經分水嶺》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南山北歸經分水嶺,
Water flows swiftly, causing sorrow with no place to rest,
Mountains are deep, forming clouds familiarly.
Looking far into the distance, heartache arises.
Though a message may reach Zhengyi station,
No one hears the cries from Yantai.
Yet the lingering thoughts remain,
Carved in stone to commemorate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outh.
《自南山北歸經分水嶺》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詩人描繪了自己從南山返回的情景。水流湍急,讓人心生愁緒卻無地容納;山深處云霧繚繞,給人以親切的感覺。站在山上,向遠處望去,心中又涌起一股斷腸的思緒。盡管有人來到鄭驛(一座驛站),卻沒有人聽到燕臺(地名)的哭聲。然而仍然有一些遺留下來的情感,在南方的功勛被刻在鎮南勛(地名)上。這首詩寫出了詩人因離別而產生的愁思和與家鄉的聯系,以及情感無法傳達的苦悶之情。
“那通極目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nán shān běi guī jīng fēn shuǐ lǐng
自南山北歸經分水嶺
shuǐ jí chóu wú dì, shān shēn gù yǒu yún.
水急愁無地,山深故有云。
nà tōng jí mù wàng, yòu zuò duàn cháng fēn.
那通極目望,又作斷腸分。
zhèng yì lái suī jí, yàn tái kū bù wén.
鄭驛來雖及,燕臺哭不聞。
yóu yú yí yì zài, xǔ kè zhèn nán xūn.
猶馀遺意在,許刻鎮南勛。
“那通極目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