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西亭月正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夜西亭月正圓”全詩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鶴從來不得眠。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西亭》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這個夜晚,西亭上的月亮正圓,
輕薄的窗簾陪伴著夜晚的風煙。
請不要讓梧桐樹再翻動清露,
孤寂的孤鶴從來就無法入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月夜中的西亭景色。西亭是指唐代文人常去寫作的地方,它常常位于山水之間或庭園內。詩人通過描繪大自然的景色和生物的行為,抒發了自己的孤寂之情。
月亮的圓滿象征著完滿和圓滿,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窗簾輕薄,代表詩人的心境輕柔,與夜晚的清風和煙霧相互交織。詩人希望梧桐樹不要再翻動露水,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寒冷和涼濕的困擾。孤鶴是一種寂寞的動物,它們往往是獨自一只,無法入睡可能代表詩人夜晚的孤獨和不安。
整首詩以簡潔的描寫出現,意象清晰,語言流暢。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動物行為,詩人將自己內心的孤寂和無眠表達出來,給人以深沉的感受。這種與自然景物相互交融、借景抒發情感的手法是唐代詩歌的特點之一。整首詩展示了李商隱細膩的情感和對孤獨寂寞的體驗,展示了其獨特的詩歌才華。
“此夜西亭月正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tíng
西亭
cǐ yè xī tíng yuè zhèng yuán, shū lián xiāng bàn sù fēng yān.
此夜西亭月正圓,疏簾相伴宿風煙。
wú tóng mò gèng fān qīng lù, gū hè cóng lái bù dé mián.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鶴從來不得眠。
“此夜西亭月正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