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信逃堯不為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始信逃堯不為名”全詩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鐘墮失天明。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覽古》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覽古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空糊赪壤真何益,欲舉黃旗竟未成。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鐘墮失天明。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中文譯文:
觀看古代的景象
不要依賴豐饒的金湯突然間變得太平,
草間的霜露傳達著古今的情感。
徒有空有紅土真有何益,
渴望舉起黃旗卻最終未實現。
長樂的瓦片隨水蕩漾而逝去,
景陽的鐘陷入了失去天明的境地。
回頭看望箕山的客人,
才相信逃離堯的為名并非虛妄。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對現實的消極態度,并對古代的景象進行了觀察和思考。詩人認為,人們不應當依賴于短暫的太平,而應當認識到自然界中的苦難和變遷的真實,并反思現實中對物質財富的追逐所帶來的結果。詩中提到的長樂瓦片和景陽鐘則象征著過去的榮耀和輝煌已經消逝,歷史的轉變和時間的流逝使得這些美好的事物變得虛無縹緲。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逍遙自在、不為虛名所困擾的箕山客人的羨慕和佩服之情。
賞析:
這首詩雖然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古代的景象的觀察,但仍然是在唐代詩人的傳統審美框架下運用了離合、夸張等修辭手法。通過對古代的景象進行觀察,詩人批判了現實中對于短暫太平和物質財富的盲目追求,并表達了對逍遙自在、不為虛名所困擾的理想狀態的向往。這首詩以簡練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思想,展示了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才華和獨特的詩學風格。
“始信逃堯不為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n gǔ
覽古
mò shì jīn tāng hū tài píng, cǎo jiān shuāng lù gǔ jīn qíng.
莫恃金湯忽太平,草間霜露古今情。
kōng hú chēng rǎng zhēn hé yì,
空糊赪壤真何益,
yù jǔ huáng qí jìng wèi chéng.
欲舉黃旗竟未成。
cháng lè wǎ fēi suí shuǐ shì, jǐng yáng zhōng duò shī tiān míng.
長樂瓦飛隨水逝,景陽鐘墮失天明。
huí tóu yī diào jī shān kè, shǐ xìn táo yáo bù wéi míng.
回頭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堯不為名。
“始信逃堯不為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