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香三代繼清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蕓香三代繼清風”全詩
桂樹一枝當白日,蕓香三代繼清風。
仙舟尚惜乖雙美,彩服何由得盡同。
誰憚士龍多笑疾,美髭終類晉司空。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潼關地接古弘農,
萬里高飛雁與鴻。
桂樹一枝當白日,
蕓香三代繼清風。
仙舟尚惜乖雙美,
彩服何由得盡同。
誰憚士龍多笑疾,
美髭終類晉司空。
詩意:
這首詩送別了太原公送前去的兩位楊姓士子,分別是秀才戴兼招和楊正字戎。詩中以潼關為起點,表達了對前程的祝福。雁與鴻是長途飛行的鳥類,象征著楊秀才們的志向遠大,有著遙遠的前程。桂樹的枝葉可見于白日之下,象征著楊秀才們的才華和品德堪比日月。蕓香是指楊秀才們代代相傳的文學才華,繼承了清風雅致的傳統。仙舟尚未分離卻已感到可惜,彩服的寓意可能是對他們才華的贊美,但是如何才能徹底地將才華展現出來呢?詩的最后表達了對因才華而多受嘲笑的楊秀才的贊美,他們終將成為像晉朝司空那樣美麗的龍。
賞析:
這首詩一開始就以潼關為起點,潼關是唐代北方重要的關隘,象征著開始遠行的起點。作者在表達送別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楊秀才們的美好祝愿和對他們的贊美。通過運用雁與鴻、桂樹、蕓香和彩服等象征手法,將楊秀才們的才華和前程與自然景物相聯系,在營造出祝福的氛圍的同時,也更加突出了楊秀才們的才華和品德。詩的結尾表達了對這些因才華而受嘲笑的楊秀才的欣賞和贊美,描繪了他們未來的美好前景。整首詩以豪邁明快的語言和形象化的描寫方式,展現了楊秀才們遠大的前程和才華的獨特之處,充滿了美好的祝福和詩意。
“蕓香三代繼清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tài yuán gōng sòng qián yáng xiù cái dài jiān zhāo yáng zhèng zì róng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
tóng guān dì jiē gǔ hóng nóng, wàn lǐ gāo fēi yàn yǔ hóng.
潼關地接古弘農,萬里高飛雁與鴻。
guì shù yī zhī dāng bái rì,
桂樹一枝當白日,
yún xiāng sān dài jì qīng fēng.
蕓香三代繼清風。
xiān zhōu shàng xī guāi shuāng měi, cǎi fú hé yóu de jǐn tóng.
仙舟尚惜乖雙美,彩服何由得盡同。
shuí dàn shì lóng duō xiào jí, měi zī zhōng lèi jìn sī kōng.
誰憚士龍多笑疾,美髭終類晉司空。
“蕓香三代繼清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