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鏡鸞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鏡鸞何處”全詩
金錢饒孔雀,錦段落山雞。
王子調清管,天人降紫泥。
豈無云路分,相望不應迷。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鸞鳳》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鸞鳳》是一首唐代李商隱創作的詩詞。詩人以鸞鳳為象征,抒發了對美好時光逝去的感觸和對現實境況的思考。
詩中寫道,舊時的鏡子不再有鸞鳳映照,凋零的桐樹上也不再停棲鳳凰。富裕的人們擁有金錢,但是卻只能養孔雀和山雞,珍貴的錦緞也摔落到了山雞那里。王子吹奏清婉的笛子,天人賜予紫泥。雖然沒有云路來分開彼此,但是彼此仍能相望,不會迷失。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舊時的鏡子在哪里,鸞鳳已不再映照。
凋零的桐樹上無鳳凰停棲。
富有的人們擁有金錢,卻只能養孔雀和山雞。
珍貴的錦段落在山雞身上。
王子吹奏著優美的笛子,天人賜予紫泥。
雖然沒有云路將我們分開,但我們依然能相望,不會迷失。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鸞鳳作為中國傳統的吉祥物,象征著美好和幸福,但在現實中,美好的事物漸漸凋零,被普通的生活所取代。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境況的思考。
詩詞運用了對偶和反襯的手法,通過寫鏡子和鸞鳳、桐樹和鳳凰的對照,強調了逝去的美好和現實的平凡。通過寫富裕人們和金錢養孔雀、錦緞落到山雞身上的對比,表現了現實的狀況和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詩人通過王子吹奏清婉的笛子和天人賜予紫泥,表達了對藝術和精神追求的希望。
整首詩詞流暢而優美,通過對比和反襯,表現出詩人對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展現出作者細膩而深邃的情感和洞察力。同時,借助鸞鳳、桐樹等象征性的意象,增添了詩意的深度和韻味。
“舊鏡鸞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án fèng
鸞鳳
jiù jìng luán hé chǔ, shuāi tóng fèng bù qī.
舊鏡鸞何處,衰桐鳳不棲。
jīn qián ráo kǒng què, jǐn duàn luò shān jī.
金錢饒孔雀,錦段落山雞。
wáng zǐ diào qīng guǎn, tiān rén jiàng zǐ ní.
王子調清管,天人降紫泥。
qǐ wú yún lù fēn, xiāng wàng bù yīng mí.
豈無云路分,相望不應迷。
“舊鏡鸞何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