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牢弩箭磨青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思牢弩箭磨青石”全詩
尋潮背日伺泅鱗,貝闕夜移鯨失色。
纖纖粉簳馨香餌,綠鴨回塘養龍水。
含冰漢語遠于天,何由回作金盤死。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射魚曲》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獵魚曲,弦聲咽,弓弦鳴。
箭矢利,石礎青。
繡額蠻渠三虎力,獵海潮背日泛船。
貝闕夜移鯨失色,藏龍出海伴紅蓮。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曲,描繪了一幅獵魚的場景。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獵魚的壯觀和刺激。
詩的開頭描述了磨弓弦和箭矢的過程,以及青石作為磨削的工具。接著描繪了獵漁船上那些身強力壯的漁人,他們是獵魚活動的核心。接下來,詩人將視線轉向海面,描述了追逐游弋的潮水,以及追逐的目標——泛船。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獵魚過程中的驚險刺激。貝闕(古代的一種大貝殼)夜間移動,引起鯨魚的驚慌,使其失去了顏色。同時,隱藏在海底的龍也隨之出現,伴隨著紅蓮一起浮起。
整首詩以快節奏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構建了一個獨特的獵魚場景。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和形象的隱喻,讓讀者感受到獵魚過程的驚險和刺激,同時也凸顯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壯麗。
“思牢弩箭磨青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è yú qū
射魚曲
sī láo nǔ jiàn mó qīng shí, xiù é mán qú sān hǔ lì.
思牢弩箭磨青石,繡額蠻渠三虎力。
xún cháo bèi rì cì qiú lín,
尋潮背日伺泅鱗,
bèi quē yè yí jīng shī sè.
貝闕夜移鯨失色。
xiān xiān fěn gǎn xīn xiāng ěr, lǜ yā huí táng yǎng lóng shuǐ.
纖纖粉簳馨香餌,綠鴨回塘養龍水。
hán bīng hàn yǔ yuǎn yú tiān, hé yóu huí zuò jīn pán sǐ.
含冰漢語遠于天,何由回作金盤死。
“思牢弩箭磨青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