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山當驛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介山當驛秀”全詩
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
介山當驛秀,汾水繞關斜。
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賒。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寒食行次冷泉驛》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寒食行次冷泉驛》
驛途仍近節,
旅宿倍思家。
獨夜三更月,
空庭一樹花。
介山當驛秀,
汾水繞關斜。
自怯春寒苦,
那堪禁火賒。
中文譯文:
行至寒食節來到冷泉驛,
旅途仍然離家不遠。
夜深人靜,三更月明,
空庭只有一樹花。
介山作為驛站獨具風采,
汾水蜿蜒流過邊關。
我自感到春寒的苦楚,
又怎能忍受禁火而賒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行至寒食節時在冷泉驛的經歷為題材,表達了他思鄉和忍受寒冷的心情。
詩中的"驛途仍近節,旅宿倍思家"表達了作者在途中依然牢記寒食節的習俗,倍加思念家鄉。他在寒食時節,遠離家鄉,感受到了孤寂和寒冷,心中更加懷念著家人和故土。
"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描繪了詩人夜晚在驛站的情景。月色明亮,寂寞的空庭中只有一樹的花朵,凸顯了孤寂和靜謐的氛圍。
"介山當驛秀,汾水繞關斜"則描繪了冷泉驛的自然風景。介山巍峨挺拔,與驛站相映成趣,而汾水蜿蜒流過邊關,景色宜人。
最后兩句"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賒"表達了作者自感春寒的苦痛之情。盡管途中有禁火可以取暖,但作者認為這樣會借債欠債,不忍心這樣做。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離鄉別井的心情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細膩地描繪了途中的夜景和自然風景,展現出了旅途中的孤寂和寒冷。
“介山當驛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xíng cì lěng quán yì
寒食行次冷泉驛
yì tú réng jìn jié, lǚ sù bèi sī jiā.
驛途仍近節,旅宿倍思家。
dú yè sān gēng yuè, kōng tíng yī shù huā.
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
jiè shān dāng yì xiù, fén shuǐ rào guān xié.
介山當驛秀,汾水繞關斜。
zì qiè chūn hán kǔ, nà kān jìn huǒ shē.
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賒。
“介山當驛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