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憑無鬼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憑無鬼論”全詩
諸生空會葬,舊掾已華簪。
共入留賓驛,俱分市駿金。
莫憑無鬼論,終負托孤心。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過故崔兗海宅與崔明秀才話舊因寄舊僚杜趙李三掾》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經過故崔兗海的宅邸,與崔明秀才聊起往事,因此寄給舊日的同僚杜、趙、李三位掾史。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友誼的懷念和對人情冷暖的感慨。
詩詞的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借由寄禮的機會,在寫給舊日的同僚時,表達了對過去友情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悲觀情緒。
首先,詩人以經過故崔兗海的宅邸為切入點,回顧了與崔明秀才聚會的往事。絳帳恩如昨,烏衣事莫尋,描繪了昔日友情的珍貴和與崔明秀才的離別之情。
接著,詩人提及了諸生們的離散和舊日同僚已經升官高位。諸生空會葬,舊掾已華簪。詩人通過這兩句表達了時光消逝和人世滄桑的感受,年輕才俊雖然有著美好的前途,但卻不能一起享受友情和歡樂。
最后兩句:“共入留賓驛,俱分市駿金。莫憑無鬼論,終負托孤心。”詩人寄給杜、趙、李三位掾史的禮物顯示了他們一起旅行的時候的情誼,但也表達了對于無情世事的感慨。詩人認為人世間不只是由于鬼神的因果關系,而產生離別和不得志的情況。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回憶和離別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友情的珍惜和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疑慮。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權謀斗爭和人情冷暖之間的掙扎和迷茫。
“莫憑無鬼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gù cuī yǎn hǎi zhái yǔ cuī míng xiù cái huà jiù yīn jì jiù liáo dù zhào lǐ sān yuàn
過故崔兗海宅與崔明秀才話舊因寄舊僚杜趙李三掾
jiàng zhàng ēn rú zuó, wū yī shì mò xún.
絳帳恩如昨,烏衣事莫尋。
zhū shēng kōng huì zàng, jiù yuàn yǐ huá zān.
諸生空會葬,舊掾已華簪。
gòng rù liú bīn yì, jù fēn shì jùn jīn.
共入留賓驛,俱分市駿金。
mò píng wú guǐ lùn, zhōng fù tuō gū xīn.
莫憑無鬼論,終負托孤心。
“莫憑無鬼論”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