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遽稽天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邊遽稽天討”全詩
沙禽失侶遠,江樹著陰輕。
邊遽稽天討,軍須竭地征。
賈生游刃極,作賦又論兵。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城上》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城上》
有客虛投筆,無聊獨上城。
沙禽失侶遠,江樹著陰輕。
邊遽稽天討,軍須竭地征。
賈生游刃極,作賦又論兵。
【中文譯文】
有一位客人不再寫字,無聊地獨自登上城墻。
沙禽失去了伴侶,飛遠了,江樹上沾上了輕柔的陰影。
邊境緊急調兵遣將,軍隊需要竭盡全力進行征討。
賈生文武雙全,擅長游刃有余,寫作賦詩又能談論戰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動蕩的時代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描繪了一個虛弱的個體面對困境的情景。詩中的“客”可以理解為一個被困在“城”中的個體,他無聊地登上城墻,可以看作是對這個世界的無奈和不滿。同時,詩中提到了沙禽失去伴侶,江樹沾上陰影,形象地表達了寂寞和憂郁的感覺。
而接下來的兩句,“邊遽稽天討,軍須竭地征”,則揭示了時代的動蕩和軍事的緊張氛圍。邊境需要天命的討伐,軍隊需要全力以赴征戰,可見時局的嚴峻。
最后兩句則提到了賈生,他又是兼談文學又談軍事。可能是一種戲謔,也是在嘲諷時代的荒誕和虛假。賈生可能是一個具有才華和見識的人物,詩中不僅稱贊了他的文學才華,也提及了他談論軍事的能力。
這首詩深情地揭示了那個時代的動蕩和人們的困境,同時也暗示了一些人的無所適從和自嘲的態度。整個詩意可以概括為:個體的困境在時代的大環境中顯得微不足道,戰爭帶來的痛苦與無奈無法借文學之力解決。
“邊遽稽天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shàng
城上
yǒu kè xū tóu bǐ, wú liáo dú shàng chéng.
有客虛投筆,無憀獨上城。
shā qín shī lǚ yuǎn, jiāng shù zhe yīn qīng.
沙禽失侶遠,江樹著陰輕。
biān jù jī tiān tǎo, jūn xū jié dì zhēng.
邊遽稽天討,軍須竭地征。
jiǎ shēng yóu rèn jí, zuò fù yòu lùn bīng.
賈生游刃極,作賦又論兵。
“邊遽稽天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