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有鶴相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靜有鶴相窺”全詩
林積煙藏日,風吹水合池。
恨無人此住,靜有鶴相窺。
是景吟詩遍,真于野客宜。
分類:
作者簡介(劉得仁)
劉得仁(約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時期作家,字、里、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開成中前后在世。相傳他是公主之子。長慶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詩名。自開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貴戚皆擢顯位,獨得仁出入舉場三十年,竟無所成。得仁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冬日駱家亭子》劉得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日駱家亭子》是唐代劉得仁所作的一首詩。詩人以冬日的駱家亭子為背景,表現了亭子周圍的景色和氛圍。
詩中描繪了冬日的亭子景色。亭子里的松竹依然保持著挺拔的姿態,給人以貞美的感覺。亭子周圍的樹木形成了一片煙霧繚繞的森林,日光被遮蔽,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微風吹過,水面上的漣漪與風相互融合,給人一種和諧的感覺。
詩人有些遺憾地說,可惜沒有人能夠常住在這個美麗的地方,只有孤鶴常常在這里出沒,仿佛在窺視著這靜謐而美麗的景色。詩人因此對這樣的景色產生了無盡的遐想和吟詠,認為這樣的景色非常適于游客欣賞。
中文譯文:
亭臺臘月時,松竹見貞姿。
林積煙藏日,風吹水合池。
恨無人此住,靜有鶴相窺。
是景吟詩遍,真于野客宜。
詩意與賞析:
本詩以一個冬日中的駱家亭子為背景,描繪了亭子周圍的景色和氛圍。整首詩意境優美,抒發了詩人對于冬天的美景的獨特感悟和表達。
詩中提到亭子中的松竹,形容它們在冬日中依然顯得挺拔而美麗,這給人一種生命力的感覺。亭子周圍的樹木形成了一片煙霧繚繞的景象,使得日光無法穿透,給人一種幽靜的感受。微風吹過,水面上的漣漪與風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種和諧的場景。
詩人對于駱家亭子沒有人常住感到遺憾,但也認為孤鶴常在此地,仿佛在窺視著這靜謐而美麗的景色。詩人欣賞并吟詠這樣的景色,并認為這是真正適合于野客們的,展現了詩人對于自然景色的獨特雅致和欣賞。
整首詩通過對冬日駱家亭子景色的描繪,展示了冬日之美,寄托了詩人對于自然景色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使人在讀詩之時,仿佛也能感受到這美景所帶來的寧靜和喜悅。
“靜有鶴相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rì luò jiā tíng zi
冬日駱家亭子
tíng tái là yuè shí, sōng zhú jiàn zhēn zī.
亭臺臘月時,松竹見貞姿。
lín jī yān cáng rì, fēng chuī shuǐ hé chí.
林積煙藏日,風吹水合池。
hèn wú rén cǐ zhù, jìng yǒu hè xiāng kuī.
恨無人此住,靜有鶴相窺。
shì jǐng yín shī biàn, zhēn yú yě kè yí.
是景吟詩遍,真于野客宜。
“靜有鶴相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