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群芳洽凱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宇宙群芳洽凱歌”全詩
右地名王爭解辮,遠方戎壘盡投戈。
煙塵永息三秋戍,瑞氣遙清九折河。
共遇圣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分類:
作者簡介(崔鉉)
崔鉉(生卒年不詳),字臺碩,博州(今山東聊城)人,唐朝宰相,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之子。崔鉉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進士及第,早年曾歷任荊南掌書記、左拾遺、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等職。會昌三年(843年),崔鉉以中書侍郎之職拜相,因與李德裕不睦,被罷為陜虢觀察使。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大中五年(851年),黨項入寇,崔鉉為獨自執政,趁機擠走宰相白敏中,不久,升任右仆射,封博陵縣公。大中九年(855年),崔鉉罷相改任淮南節度使,兼檢校司徒,進爵魏國公,唐宣宗在崔鉉赴任時親自送行并賦詩一首表示對他執政七年成績的認可,咸通年間,改任荊南節度使,并在就任后平定了龐勛的起義,最后死于任上。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崔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是唐代詩人崔鉉創作的一首詩,描繪了唐憲宗時期收復河湟地區的壯麗景象。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大致為:邊陲萬里映恩波,宇宙群芳喜凱歌。王爭解辮抵賊膽,戎壘歸降識英雄。烽煙終止三秋戍,九曲清波現祥瑞。共赴圣明千載運,見俗富貴與時和。
這首詩意旨在慶賀憲宗時期收復河湟地區的勝利,歌頌了帝國統一的壯麗景象。全詩通過對邊陲地區的描寫,展現了萬里邊陲映照著唐朝帝國的榮光,而宇宙間群芳盛開的景象象征著和平與繁榮。王爭解辮、戎壘投戈的描寫表明了邊境地區的集體抗戰精神,以及戰勝侵略者的勇氣和智慧。
詩人在第五句中描述了邊界戍卒們奮戰三秋的壯麗景象,將烽煙的終結視為一種喜悅和慶賀,而跳躍的九曲清波預示著祥瑞的到來。最后兩句以高度贊頌的語氣,將忠誠的臣民與聰明睿智的圣明君主相輔相成,凝聚著時代的力量和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形成寓意豐富的結尾。
這首詩創作的背景是唐朝憲宗時期,當時回紇人和吐蕃人侵略唐朝的邊境,后來唐朝派遣軍隊收復了河湟地區,并成功地將邊境穩定下來。崔鉉以豪邁激昂的語言,表達了對勝利的歡呼和對統一國家的熱愛,將軍國榮耀與人民幸福緊密相連,表達出崇高的愛國情懷。這首詩詞在描寫壯麗景象的同時,也傳達了對和平與穩定的追求,以及對君主賢明統治和社會繁榮的向往。
“宇宙群芳洽凱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 xuān zōng shōu fù hé huáng shī
進宣宗收復河湟詩
biān chuí wàn lǐ zhù ēn bō, yǔ zhòu qún fāng qià kǎi gē.
邊陲萬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凱歌。
yòu dì míng wáng zhēng jiě biàn,
右地名王爭解辮,
yuǎn fāng róng lěi jǐn tóu gē.
遠方戎壘盡投戈。
yān chén yǒng xī sān qiū shù, ruì qì yáo qīng jiǔ zhé hé.
煙塵永息三秋戍,瑞氣遙清九折河。
gòng yù shèng míng qiān zǎi yùn, gèng guān sú fù yǔ shí hé.
共遇圣明千載運,更觀俗阜與時和。
“宇宙群芳洽凱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