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跡來南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發跡來南海”全詩
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鞦.
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
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分類: 紫騮馬
作者簡介(楊炯)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紫騮馬》楊炯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紫騮馬》是唐代詩人楊炯創作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描繪了一位俠客騎著顏色華麗的紫騮馬四處游歷的場景,以及他的英勇形象和追求功名的決心。
中文譯文:
俠客重周游,
金鞭控紫騮。
蛇弓白羽箭,
鶴轡赤茸鞦。
發跡來南海,
長鳴向北州。
匈奴今未滅,
畫地取封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鮮艷華麗的紫騮馬和裝飾華麗的俠客形象,傳達了詩人對豪杰俠客和英勇行為的贊美之情。
首先,詩中的紫騮馬象征著高貴和氣派,是俠客出行的坐騎,表現了俠客本人的威嚴和英勇氣概。金鞭控住紫騮,顯示了俠客的嫻熟駕馭和掌控能力。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蛇弓和白羽箭,以及鶴轡和赤茸鞦,這些都是指代俠客裝備的武器和馬具。蛇弓白羽箭象征著俠客的狙擊能力和精準射擊技巧,鶴轡和赤茸鞦則展示了俠客的威武氣勢和高貴身份。
詩的后兩句講述了俠客的境遇和追求。他發跡起步于南海,向北州長鳴,表達了他追尋功名和名利的決心。封侯可以理解為功成名就、被封為侯爵,詩中提到的匈奴可能是暗指楊炯的故鄉地方,暗示他將為故土做出輝煌貢獻。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描繪俠客的形象及其豪邁精神,表達了楊炯對俠客行為和追求功名的贊美,并展示了唐代時期壯志豪情的特點。
“發跡來南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ǐ liú mǎ
紫騮馬
xiá kè zhòng zhōu yóu, jīn biān kòng zǐ liú.
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騮。
shé gōng bái yǔ jiàn, hè pèi chì rōng qiū.
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鞦.
fā jī lái nán hǎi, cháng míng xiàng běi zhōu.
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
xiōng nú jīn wèi miè, huà dì qǔ fēng hóu.
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發跡來南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