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狼煙過磧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道狼煙過磧來”全詩
傳聲卻報邊無事,自是官軍入抄回。
分類:
作者簡介(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貴,故仕途頗不得意。《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舊唐書》卷一九零,《新唐書》卷二零三皆有傳。
《狼煙》薛逢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狼煙》描寫了邊境上發生的一場戰爭。詩中以狼煙作為象征,表達了戰爭引起的恐慌和不安。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道狼煙過磧來,
受降城上探旗開。
傳聲卻報邊無事,
自是官軍入抄回。
詩意:
這首詩以狼煙作為象征,描繪了邊境上煙塵滾滾,戰爭來臨的景象。狼煙是在邊境地區用來傳遞重要信息的信號,意味著戰爭的迫近和不安的氛圍。詩人描述了三道狼煙從邊境處飄過來,接著受降城上的哨探開啟通報的旗幟,表示官軍進攻沒有發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筆墨準確地描繪出了戰爭的緊張氛圍。通過描述狼煙的來去和城堡上的旗幟,傳達了一種官軍入抄后邊境平靜無事的信息。
詩中的“三道狼煙”顯得異常兇險,它們的到來似乎預示著戰火將臨。但是接下來的“受降城上探旗開”卻表明,邊境上的守軍并未遭到敵軍的入侵,傳來的消息并非戰況,而是官軍返回。
整首詩描寫了一幅邊境戰爭與平靜的對比畫面,展現了詩人對戰爭的反思。戰爭的恐慌和不穩定感是無法避免的,但有時人們的擔憂可能是杞人憂天,相對平靜的局面也是有可能的。
這首詩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戰爭的思考和對個體生活的關注。通過戰爭這一特殊背景來表達人們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帶來的痛苦的反思。
“三道狼煙過磧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áng yān
狼煙
sān dào láng yān guò qì lái, shòu xiáng chéng shàng tàn qí kāi.
三道狼煙過磧來,受降城上探旗開。
chuán shēng què bào biān wú shì, zì shì guān jūn rù chāo huí.
傳聲卻報邊無事,自是官軍入抄回。
“三道狼煙過磧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