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園中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郁郁園中柳”全詩
途路盈千里,山川亙百重。
風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
郁郁園中柳,亭亭山上松。
客心殊不樂,鄉淚獨無從。
分類:
作者簡介(楊炯)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途中》楊炯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途中》是唐代詩人楊炯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悠悠離開鼎邑,
去往指引的金墉。
旅途千里漫長,
山川交錯百重。
風常吹行人的足跡,
云從山峰升騰。
郁郁蔥蘢的園中長滿了垂柳,
亭亭玲瓏的松樹依山而立。
作為旅客,心情難以愉悅,
離鄉別井的淚水無處灑落。
詩意:
這首詩以旅行的途中景色為背景,表達了旅客離開家鄉,在路途中思鄉的傷感情緒。詩人通過描繪旅途的遙遠和山川的宏偉壯麗,表達了旅客的孤獨和思念之情。同時,詩中的垂柳和松樹也象征著詩人心中那份對家鄉的思念。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旅途的遼闊和旅客的情感體驗,表達了對故鄉的眷念和對旅途的疲憊的深入體悟。
賞析:
《途中》是一首寫旅途中離別情感的詩詞。詩中運用悠悠、去去、盈、亙等描繪了旅途的漫長和山川的壯麗,既有時光的流轉感,又有空間的延伸感。通過山川云霧和植物的象征,詩人間接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旅程的疲憊之情。詩中的柳樹和松樹,一個繁茂郁郁,一個挺拔優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加深了對離鄉別井所帶來的酸楚的描繪。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旅途的遼闊和旅客的情感體驗,打動人心。
“郁郁園中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ú zhōng
途中
yōu yōu cí dǐng yì, qù qù zhǐ jīn yōng.
悠悠辭鼎邑,去去指金墉。
tú lù yíng qiān lǐ, shān chuān gèn bǎi zhòng.
途路盈千里,山川亙百重。
fēng xíng cháng yǒu dì, yún chū běn duō fēng.
風行常有地,云出本多峰。
yù yù yuán zhōng liǔ, tíng tíng shān shàng sōng.
郁郁園中柳,亭亭山上松。
kè xīn shū bù lè, xiāng lèi dú wú cóng.
客心殊不樂,鄉淚獨無從。
“郁郁園中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