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語報佳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傳語報佳期”全詩
春花那見照,暮色已頻欺。
欲卷思君處,將啼裛淚時。
何年征戍客,傳語報佳期。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昔昔鹽二十首·彩鳳逐帷低》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昔昔鹽二十首·彩鳳逐帷低》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描寫了一對巧繡雙飛鳳,它們每天都陪伴在主人的帷帳之下。詩詞表達了主人思念遠方佳人的心情。
中文譯文:
巧繡制成的雙飛鳳,
每天都陪伴在帷帳之下。
春天的花兒無法照見它們,
傍晚的暮色也常欺騙它們。
每當我想要卷起帷帳,
面對寂寞的時候落下淚來。
何年才能告訴遠方的佳人,
等我出征歸來的日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巧妙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描述了一對巧繡雙飛鳳常駐主人的帷帳之下。鳳凰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吉祥和美好的寓意,而雙飛的鳳更是表達了主人在居所內常伴著生活中的溫馨和幸福。
詩詞通過描寫鳳凰無法感受到春花的美好和晚上的欺騙,表達了主人思念遠方佳人的愁思之情。主人忍不住要卷起帷帳,流下淚水。
詩詞的最后兩句反問了主人何時能夠告訴遠方的佳人,等我出征歸來的時刻。這表現了對佳人的思念和期待,同時也渲染了主人將要踏上征戰旅途的離愁別緒。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鳳凰和帷帳的意象,描繪出主人思念佳人的心情,展現了離別和期待的情感。同時,詩詞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讓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主人的情感和意境。
“傳語報佳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xī yán èr shí shǒu cǎi fèng zhú wéi dī
昔昔鹽二十首·彩鳳逐帷低
qiǎo xiù shuāng fēi fèng, zhāo zhāo bàn xià wéi.
巧繡雙飛鳳,朝朝伴下帷。
chūn huā nà jiàn zhào, mù sè yǐ pín qī.
春花那見照,暮色已頻欺。
yù juǎn sī jūn chù, jiāng tí yì lèi shí.
欲卷思君處,將啼裛淚時。
hé nián zhēng shù kè, chuán yǔ bào jiā qī.
何年征戍客,傳語報佳期。
“傳語報佳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