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怨錦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蛾眉怨錦屏”全詩
燕山云自合,胡塞草應青。
鐵馬喧鼙鼓,蛾眉怨錦屏。
不知羌笛曲,掩淚若為聽。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昔昔鹽二十首·前年過代北》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昔昔鹽二十首·前年過代北》
代北幾千里,
前年又復經。
燕山云自合,
胡塞草應青。
鐵馬喧鼙鼓,
蛾眉怨錦屏。
不知羌笛曲,
掩淚若為聽。
詩詞中文譯文:
曾幾何時,我行經過代北幾千里,
前年我又一次來到這里。
燕山云歸于一體,
蒙古草原也變得郁郁蔥蔥。
鐵馬喧鬧著鼙鼓之聲,
美人的眉毛卻怨恨錦屏紗帳。
我不知道羌笛吹奏的曲調,
掩面而泣,仿佛就為了好像去聽一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趙嘏的代表作之一,《昔昔鹽二十首·前年過代北》描繪了詩人經過代北地區時的景象和心情。
詩中提到的代北地區是古代中國北方的一個邊疆地區,距離他的家鄉幾千里。詩人前年曾經路過這里,而這次又再次經過。他看到了在代北的燕山上云層飄過,胡塞草原也青蔥茂盛,給人一種綠意盎然的感覺。鐵馬喧鬧的鼓聲和美人怨恨的眉毛構成了對比,凸顯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他對羌笛曲調的不知道,卻想象著聽到羌笛的音樂能讓他淚如泉涌。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代北地區的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交織,傳達出詩人對離鄉之旅的思念和對未知事物的向往。詩人以抒發情感的方式,表達了對家鄉和自己過去經歷的思考和回憶,描摹出了一個旅途中的邊緣地區的情景。整首詩情感真摯,婉轉動人,使讀者產生了對遠方的向往和對離鄉之旅的思考。
“蛾眉怨錦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xī yán èr shí shǒu qián nián guò dài běi
昔昔鹽二十首·前年過代北
dài běi jǐ qiān lǐ, qián nián yòu fù jīng.
代北幾千里,前年又復經。
yān shān yún zì hé, hú sāi cǎo yīng qīng.
燕山云自合,胡塞草應青。
tiě mǎ xuān pí gǔ, é méi yuàn jǐn píng.
鐵馬喧鼙鼓,蛾眉怨錦屏。
bù zhī qiāng dí qū, yǎn lèi ruò wéi tīng.
不知羌笛曲,掩淚若為聽。
“蛾眉怨錦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