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聽疏鐘憶翠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聽疏鐘憶翠微”全詩
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飛。
重嘶匹馬吟紅葉,卻聽疏鐘憶翠微。
今夜秦城滿樓月,故人相見一沾衣。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故山(一作舊山,一作故人)》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安的月夜我和朋友話故山,
宅鄰的秋水浸濕了苔蘚,
每天都持竿離去卻不歸來。
楊柳被風吹動,潮水還沒有落,
蒹葭已經被霜冰冷,雁兒初次飛翔。
馬兒重嘶叫,吟唱著紅色的落葉,
然而我卻聽到了悠遠的鐘聲,回憶起綠色的微風。
今晚秦城的樓里月色明亮,
與故人相見,只是一沾衣袖。
趙嘏的《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故山(一作舊山,一作故人)》是一首描寫秋天的月夜情景的詩詞。詩中通過描繪長安的秋天景色和與友人的相聚,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友誼的珍視之情。
詩詞以長安的秋夜為背景,通過寫景來表達作者的情感。詩中的秋景描寫細膩而凄涼,宅邊的秋水淹沒了苔蘚,每天持竿離去的人卻沒有回來。楊柳被風吹動,潮水還未退去,蒹葭已經被霜冰冷,雁兒初次飛翔。這些描寫給人一種寂寥和孤獨的感覺。
詩的后兩句揭示了作者的心情和主題。重嘶匹馬吟紅葉,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聽到疏鐘聲,作者回憶起故鄉的翠微之景。最后,詩人與故人相聚,只是一沾衣袖,透露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故人的留戀之情。
整首詩以清新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抒發,深深打動著讀者的心靈。作者借助秋夜的景色和與友人的相聚,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友情的留戀之情。詩中情感真摯微妙,給人一種恬靜而凄美的感覺。
“卻聽疏鐘憶翠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ān yuè yè yǔ yǒu rén huà gù shān yī zuò jiù shān, yī zuò gù rén
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故山(一作舊山,一作故人)
zhái biān qiū shuǐ jìn tái jī, rì rì chí gān qù bù guī.
宅邊秋水浸苔磯,日日持竿去不歸。
yáng liǔ fēng duō cháo wèi luò,
楊柳風多潮未落,
jiān jiā shuāng lěng yàn chū fēi.
蒹葭霜冷雁初飛。
zhòng sī pǐ mǎ yín hóng yè, què tīng shū zhōng yì cuì wēi.
重嘶匹馬吟紅葉,卻聽疏鐘憶翠微。
jīn yè qín chéng mǎn lóu yuè, gù rén xiāng jiàn yī zhān yī.
今夜秦城滿樓月,故人相見一沾衣。
“卻聽疏鐘憶翠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