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月猶含度嶺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帶月猶含度嶺鐘”全詩
白發漸多何事苦,清陰長在好相容。
迎風幾拂朝天騎,帶月猶含度嶺鐘。
更憶葛洪丹井畔,數株臨水欲成龍。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題橫水驛雙峰院松(一作橫水館雙松)》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題橫水驛雙峰院松(一作橫水館雙松)》
別離時在故園溪上遇到雪,
重逢時在野館門前迎來云。
白發漸多,有何事情可苦惱,
清涼的陰影一直好相容。
隨著風兒,不停地拂向朝天的騎士,
戴著明亮的月光,仍然含蓄地穿過山嶺的鐘聲。
更加懷念葛洪在丹井旁邊,
幾株樹臨水邊,欲成為一條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趙嘏離開故園后的心情和思念之情。
開篇第一句“別離時在故園溪上遇到雪”,描繪了詩人離開故園時的情景,寒冷的雪景給人一種離別的感傷。接下來,詩人描繪了重逢時的喜悅:“重逢時在野館門前迎來云”。換言之,詩人在離開故園后的某個時刻,他又回到了野外的館舍,遇到了云彩。這里的云彩象征著吉祥和希望,讓詩人感到了溫暖和安慰。
第三和第四句表達了詩人年齡的增長和對老去的焦慮:“白發漸多,有何事情可苦惱,清涼的陰影一直好相容。”詩人白發漸多,這是實情,而詩人對此的態度卻很淡然,因為他一直被清涼的陰影所伴隨,陰影的涼爽使得年齡的增長并沒有令詩人感到不安和痛苦。
下一段幾句是對過往的回憶和懷念:“隨著風兒,不停地拂向朝天的騎士, 戴著明亮的月光,仍然含蓄地穿過山嶺的鐘聲。”這段描寫充滿了詩人對過去的懷念,他回憶起曾經的日子,想象著自己就像是在風中行駛的騎士一樣,帶著明亮的月光,穿過山嶺,似乎在追尋著過去的時光和快樂。
最后兩句“更加懷念葛洪在丹井旁邊,幾株樹臨水邊,欲成為一條龍。”是對葛洪的懷念。葛洪是唐代著名的醫藥學家和道教學者,他的丹井和龍樹以及追求長生不老的傳說留給了詩人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思考。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像那幾株樹一樣,成為一條龍,追尋長生不老的道路。
這首詩流露出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向往。
“帶月猶含度嶺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éng shuǐ yì shuāng fēng yuàn sōng yī zuò héng shuǐ guǎn shuāng sōng
題橫水驛雙峰院松(一作橫水館雙松)
gù yuán xī shàng xuě zhōng bié, yě guǎn mén qián yún wài féng.
故園溪上雪中別,野館門前云外逢。
bái fà jiàn duō hé shì kǔ,
白發漸多何事苦,
qīng yīn zhǎng zài hǎo xiāng róng.
清陰長在好相容。
yíng fēng jǐ fú cháo tiān qí, dài yuè yóu hán dù lǐng zhōng.
迎風幾拂朝天騎,帶月猶含度嶺鐘。
gèng yì gě hóng dān jǐng pàn, shù zhū lín shuǐ yù chéng lóng.
更憶葛洪丹井畔,數株臨水欲成龍。
“帶月猶含度嶺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