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宿去緘他日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旅宿去緘他日恨”全詩
故關何處重相失,碧落有云終自高。
旅宿去緘他日恨,單飛誰見此生勞。
行衣濕盡千山雪,腸斷金籠好羽毛。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旅館聞雁別友人》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旅館聞雁別友人》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表達了詩人在旅館聽到雁鳴離別的聲音時的心情,以及離別的痛苦和孤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路繞秋塘首獨搔,
背群燕雁正呼號。
故關何處重相失,
碧落有云終自高。
旅宿去緘他日恨,
單飛誰見此生勞。
行衣濕盡千山雪,
腸斷金籠好羽毛。
詩詞的賞析如下:
詩人描述自己在旅館聽到雁鳴聲的情景,以雁鳴離別的景象喚起了詩人內心的離別之情。詩中的“秋塘”和“背群燕雁”形象地展現了秋天的景色和季節的更替。詩人在旅途中與友人分離,而友人的歸去卻使得詩人感到茫然和失落,故關中兩個相互重逢之地,如今成為了永遠的分別之地。接著,詩人用“碧落有云終自高”的形象描述了天空中的云彩,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無依之感。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對離別的痛苦和無奈。詩人雖然已經旅宿在此,但思念他人的痛苦卻難以忘懷,“旅宿去”指的是即將離開的人,他們日后將會懷念這段經歷時的痛苦。而詩中的“單飛誰見此生勞”,則既指友人單身飛行的苦勞,也可以理解為自己的孤獨和辛勞。
最后兩句以形象直接地表現出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可奈何。詩中的“行衣濕盡千山雪”描繪了行走中的困苦和痛苦,而“腸斷金籠好羽毛”則表現出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束縛的厭倦。
整首詩意蘊含著離別孤獨的主題,抒發了詩人內心對友人離去的痛苦和無奈之情,并以自然景物和形象化的表達方式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自由的向往。
“旅宿去緘他日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ǚ guǎn wén yàn bié yǒu rén
旅館聞雁別友人
lù rào qiū táng shǒu dú sāo, bèi qún yàn yàn zhèng hū háo.
路繞秋塘首獨搔,背群燕雁正呼號。
gù guān hé chǔ zhòng xiāng shī,
故關何處重相失,
bì luò yǒu yún zhōng zì gāo.
碧落有云終自高。
lǚ sù qù jiān tā rì hèn, dān fēi shuí jiàn cǐ shēng láo.
旅宿去緘他日恨,單飛誰見此生勞。
xíng yī shī jǐn qiān shān xuě, cháng duàn jīn lóng hǎo yǔ máo.
行衣濕盡千山雪,腸斷金籠好羽毛。
“旅宿去緘他日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