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望無人此醉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悵望無人此醉同”全詩
聽盡暮鐘猶獨坐,水邊襟袖起春風。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南亭》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南亭》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作品,描述了孤亭影在花海中,作者悵望無人與其共醉。詩人聽完暮鐘之后依然獨自坐在水邊,袍袖被春風吹動。
這首詩透露出一種孤獨和寂寞的情緒,詩人置身在繁花和春風之中,卻無人能與其分享,感到心靈的孤寂。暮鐘的聲音更加突出了寂靜的氛圍,詩人依然堅持獨自坐在水邊,被春風吹動的袍袖給予了一絲安慰和溫暖。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于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交流的渴望,以及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感受到的孤獨。通過事物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情世故的思考。
詩意的譯文大致如下:
南亭立身花海中,
獨坐悵望無知音。
暮鐘響盡獨自坐,
春風吹動水邊袍。
這首詩的賞析主要在于其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孤獨和寂寞,以及對歡樂和交流的渴望。通過對南亭、花海、暮鐘和春風等元素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內心深處的孤獨感和對于人情世故的思考。整首詩以靜謐的氛圍、獨立的形象、寥寥數語,勾勒出了一幅憂郁而富有詩意的畫面。
“悵望無人此醉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tíng
南亭
gū tíng yǐng zài luàn huā zhōng, chàng wàng wú rén cǐ zuì tóng.
孤亭影在亂花中,悵望無人此醉同。
tīng jǐn mù zhōng yóu dú zuò, shuǐ biān jīn xiù qǐ chūn fēng.
聽盡暮鐘猶獨坐,水邊襟袖起春風。
“悵望無人此醉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