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觸長松岸勢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觸長松岸勢回”全詩
若教靖節先生見,不肯更吟歸去來。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贈桐鄉丞》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桐鄉丞
舟觸長松岸勢回,
潺湲一夜繞亭臺。
若教靖節先生見,
不肯更吟歸去來。
中文譯文:
送給桐鄉縣令
舟觸長松,岸勢回,
潺湲一夜繞亭臺。
若教靖節先生見,
不肯更吟歸去來。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趙嘏寫給桐鄉縣令的贈詩。詩人寫道,乘船行經長松岸,岸邊的景色迎合著船的行進,隨著勢頭回旋。潺潺的波浪聲整夜繞繞亭臺。如果可以讓靖節先生看見這些美景,他一定會不舍地停留,不愿意再離開。詩人以此表達了對桐鄉縣令的贊美和對靖節先生的敬佩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獨特的形象描繪了桐鄉縣的美景。長松岸的景色與船只的行進形成了一種和諧的畫面,波浪的聲音在亭臺之間回蕩。詩人通過描繪這樣的景色,展示了桐鄉的風景之美。詩人還表達出對桐鄉縣令的欽佩之情,認為如果讓靖節先生看見這樣美麗的景色,他一定會被吸引住,不愿意離開。
這首詩寫景娓娓動人,用詞簡潔,形象生動,展現了唐代的風物美麗壯麗。詩人通過對鄉縣景色的描寫,在贊美鄉縣之美的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桐鄉縣令的聰明才智和卓越品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詩人運用自然景色和人物描寫,將鄉縣景色與縣令的品質相連,展示了唐代人文風景的壯麗之美。
“舟觸長松岸勢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tóng xiāng chéng
贈桐鄉丞
zhōu chù cháng sōng àn shì huí, chán yuán yī yè rào tíng tái.
舟觸長松岸勢回,潺湲一夜繞亭臺。
ruò jiào jìng jié xiān shēng jiàn, bù kěn gèng yín guī qù lái.
若教靖節先生見,不肯更吟歸去來。
“舟觸長松岸勢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