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邊春草傍墻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城邊春草傍墻生”全詩
隋家不向此中盡,汴水應無東去聲。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廣陵城(一作孟遲詩)》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廣陵城(一作孟遲詩)
紅映高臺綠繞城,
城邊春草傍墻生。
隋家不向此中盡,
汴水應無東去聲。
中文譯文:
紅色映照著高臺,綠色環繞著城墻,
城邊的春草在墻根生長。
隋朝的帝王并沒有將一切都盡收于己,
汴水應該沒有東流的聲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廣陵城為背景,寫了一個美麗和寧靜的景象。詩中描述了城墻高聳而壯觀,周圍環繞著綠色的景物,遠處傳來悠揚的歌聲。詩人用生動的筆墨描繪了春天的景色,給人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感覺。
詩人還通過詩意暗示了一種對歷史之殤的思考和感慨。詩中提到汴水停留在這里,沒有東流的聲響。這里隱含著對隋朝的批評,表示隋朝的帝王并沒有將一切都盡收于己,沒有汴水東流的動靜。這句話暗示了歷史的斷裂和遺憾。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廣陵城的喜愛和對歷史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美好和寧靜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對歷史遺憾和改革的期盼。
“城邊春草傍墻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ǎng líng chéng yī zuò mèng chí shī
廣陵城(一作孟遲詩)
hóng yìng gāo tái lǜ rào chéng, chéng biān chūn cǎo bàng qiáng shēng.
紅映高臺綠繞城,城邊春草傍墻生。
suí jiā bù xiàng cǐ zhōng jǐn, biàn shuǐ yīng wú dōng qù shēng.
隋家不向此中盡,汴水應無東去聲。
“城邊春草傍墻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