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山前鏡湖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竺山前鏡湖畔”全詩
天竺山前鏡湖畔,何如今日庾樓中。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宛陵望月寄沈學士》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宛陵望月寄沈學士》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宛陵的美景以及作者的心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宛陵山水如同畫,敬亭東邊自在游。天竺山前有一片鏡湖,怎能與庾樓中的今天相比。
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宛陵游覽時的心情和感嘆。他描述了宛陵山水如畫的美景,而他自己則自在地游覽于敬亭東邊。作者接著提到了天竺山前的一片鏡湖,表示這里的景色是美得令人難以忘懷的。然而,他同時也蘊含了一種對過去的思念之情。他用庾樓來比喻過去的時光,表示與當下相比,曾經的日子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宛陵山水的美麗景色,同樣也抒發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懷念之情。這種對過往時光的追憶,使得整首詩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和離別之情,給人以深思和沉靜之感。同時,作者對現實的比較也傳達出對變遷的感慨和對歲月流轉的無奈。這首詩所傳達的情感和景象相互融合,給人一種深遠的意境。
“天竺山前鏡湖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líng wàng yuè jì shěn xué shì
宛陵望月寄沈學士
yī chuān rú huà jìng tíng dōng, dài zhào xián yóu chǔ chù tóng.
一川如畫敬亭東,待詔閑游處處同。
tiān zhú shān qián jìng hú pàn, hé rú jīn rì yǔ lóu zhōng.
天竺山前鏡湖畔,何如今日庾樓中。
“天竺山前鏡湖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