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虜曾輕馬伏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破虜曾輕馬伏波”全詩
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陽多。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經汾陽舊宅》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經汾陽舊宅》是唐代趙嘏創作的作品。
中文譯文:
門前不改舊山河,
破虜曾輕馬伏波。
今日獨經歌舞地,
古槐疏冷夕陽多。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經過汾陽舊宅時的一番感慨。詩人看到舊宅門前的山水仍然保持著原貌,就好像多年前曾經征戰中原的虜敵一樣,早已經不復存在。詩人獨自行走在這座曾經充滿歡聲笑語的地方,感嘆著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古老的槐樹疏落下來,夕陽多了一絲寒意,預示著歲月的冷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汾陽舊宅的情感和對流逝時光的思考。詩中以“門前不改舊山河”描寫宅門前的山水,表明時光變遷,舊時光仍然留在那里。接著用“破虜曾輕馬伏波”來形容曾經昔日的戰事,強調了舊時光已不復存在,與如今的景象相比。最后,詩人通過描寫疏冷的古槐和夕陽的變冷,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和感嘆。
整首詩反映了人事如夢的主題,通過對舊宅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感慨和對已逝的景象的留戀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的擔憂和對生命的脆弱的深思。
“破虜曾輕馬伏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fén yáng jiù zhái
經汾陽舊宅
mén qián bù gǎi jiù shān hé, pò lǔ céng qīng mǎ fú bō.
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
jīn rì dú jīng gē wǔ dì, gǔ huái shū lěng xī yáng duō.
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陽多。
“破虜曾輕馬伏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