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共驚千里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對酒共驚千里別”全詩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猶悲送故人。
對酒共驚千里別,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歸為說龍門寺,雷雨初生電繞身。
分類:
作者簡介(盧肇)

盧肇(818(戊戌年)—882)字子發,江西宜春文標鄉(現屬分宜)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后并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一直為人們所稱道。
《及第送潘圖歸宜春》盧肇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及第送潘圖歸宜春》是唐代詩人盧肇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對友人潘圖的送別之情。
詩中首先提到了在皇都(指長安)生活三年,但卻非常思念貧困的家鄉。接著,詩人說北山的小魚在今天得以蛻變成為大魚,表示友人潘圖取得了功名,從而改變了貧窮的命運。詩人之所以感慨,可能是因為自己與潘圖一同貧困度過了許多時光。
詩人接著表達了對潘圖的喜悅之情,稱他為“知己”,表示雙方語言思想相通,互相欣賞。然而,也難掩送別之傷感,詩人說即使在白社,也依然為送別故人而感到悲傷。
下一段,詩人用對酒共驚的方式表達了千里別離的情感,同時看到花開,也讓他感受到了一絲的春天。最后,詩人說潘圖要去“龍門寺”(可能是指地名,或者指修煉之地),表示友人潘圖有著更高的追求和目標。詩人用雷雨初生,電繞身的形象來形容潘圖的離去,可能是為了彰顯潘圖離去的威嚴和風采。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潘圖的深切思念和別離之情。詩人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送別的感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比喻進行了抒發,使詩歌的形象更加鮮活生動。詩詞的情感真摯,寄托了友人的美好愿景,同時也暗示了自己對更好未來的向往。
“對酒共驚千里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dì sòng pān tú guī yí chūn
及第送潘圖歸宜春
sān zài huáng dōu hèn shí pín, běi míng jīn rì huà qióng lín.
三載皇都恨食貧,北溟今日化窮鱗。
qīng yún zhà xǐ féng zhī jǐ,
青云乍喜逢知己,
bái shè yóu bēi sòng gù rén.
白社猶悲送故人。
duì jiǔ gòng jīng qiān lǐ bié, kàn huā zì gǎn yī zhī chūn.
對酒共驚千里別,看花自感一枝春。
jūn guī wèi shuō lóng mén sì, léi yǔ chū shēng diàn rào shēn.
君歸為說龍門寺,雷雨初生電繞身。
“對酒共驚千里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