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歸去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雁門歸去遠”全詩
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
綠琪千歲樹,黃槿四時花。
別怨應無限,門前桂水斜。
分類:
作者簡介(楊炯)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杰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后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稱他為“楊盈川”。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楊炯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雁門歸去遠,
垂老脫袈裟。
蕭寺休為客,
曹溪便寄家。
綠琪千歲樹,
黃槿四時花。
別怨應無限,
門前桂水斜。
詩意:
這首詩詞題目是《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描寫了處士楊炯離別好友返鄉的情景。詩人通過描繪遠離家鄉的鴻雁歸巢、楊炯離開出家的衣緣,以及在寺廟中作客與在曹溪安頓下來的對比,來表達楊炯在曲江重新安家的決心和希望。同時,詩人還描繪了曲江美麗的景色,如綠琪千年樹和黃槿四季花開,以展示楊炯新居所的宜人環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楊炯歸鄉的描述,展現了離別、歸鄉和新居生活的情感和景觀。其中,雁門歸去遠的描繪表達了楊炯離開遠方的身影,使人感受到離別的悲情。而垂老脫袈裟則象征著楊炯得到解脫,追求新生活的決心。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的對比,則顯示出楊炯選擇了更適合他的曲江作為新家的決心,并表達了對蕭寺的離別和對曹溪的歸屬感。
詩詞中描繪的曲江景色,如綠琪千歲樹和黃槿四時花,營造了一個鮮艷的環境,表達了楊炯在新家中的愉悅和安寧。最后兩句“別怨應無限,門前桂水斜”則以桂水之斜來表達別離的無盡哀愁,展示了楊炯離開的不舍之情。
整首詩情感真摯而富有藝術性,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離別、歸鄉和新生活的深情思索。
“雁門歸去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áng chǔ shì fǎn chū bǔ jū qǔ jiāng
送楊處士反初卜居曲江
yàn mén guī qù yuǎn, chuí lǎo tuō jiā shā.
雁門歸去遠,垂老脫袈裟。
xiāo sì xiū wèi kè, cáo xī biàn jì jiā.
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
lǜ qí qiān suì shù, huáng jǐn sì shí huā.
綠琪千歲樹,黃槿四時花。
bié yuàn yīng wú xiàn, mén qián guì shuǐ xié.
別怨應無限,門前桂水斜。
“雁門歸去遠”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