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斜月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門斜月入”全詩
鳥下山含暝,蟬鳴露滴空。
石門斜月入,云竇暗泉通。
寂寞生幽思,心疑舊隱同。
分類:
作者簡介(馬戴)
《山行偶作》馬戴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行偶作
緣危路忽窮,
投宿值樵翁。
鳥下山含暝,
蟬鳴露滴空。
石門斜月入,
云竇暗泉通。
寂寞生幽思,
心疑舊隱同。
譯文:
走在這危險而又茫茫的路上,
偶然投宿在一位樵夫家。
山中的鳥兒歸巢的時候已經暮色降臨,
蟬鳴聲在露珠滴落時空靈響起。
月亮斜照進石門,
云霧籠罩的泉水相通。
寂寞之中滋生出幽思,
我心中迷惑著與古代隱士的志趣是否相同。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人馬戴的作品,以山行的經歷為素材,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思索和對寂寞孤獨的體驗。詩人在一條險峻的山路上行走,突然遇到了意外的困境,只得尋找住宿,幸好碰到了一位樵夫,得以暫時休息。當夜幕降臨,山中的鳥兒歸巢,蟬鳴聲在夜空中回蕩,給人一種靜謐而凄迷的感覺。與此同時,月亮斜照進石門,云霧彌漫的泉水在黑暗之中相互連接,形成了幽靜而神秘的景象。
詩人在這幽靜的環境中感到寂寞,生出了幽思。他開始懷疑自己的思緒是否與古代隱士相同,是否有一種孤獨寂寞、追求真理的精神共鳴。這種懷疑與詩人前行時所面臨的險境和孤獨感相呼應,凸顯了他內心的迷茫和矛盾。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寫就,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一種山行所帶來的孤獨與寂寞,同時也引發了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無論是詩歌的語言表達還是詩人的情感體驗,都顯露出唐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石門斜月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xíng ǒu zuò
山行偶作
yuán wēi lù hū qióng, tóu sù zhí qiáo wēng.
緣危路忽窮,投宿值樵翁。
niǎo xià shān hán míng, chán míng lù dī kōng.
鳥下山含暝,蟬鳴露滴空。
shí mén xié yuè rù, yún dòu àn quán tōng.
石門斜月入,云竇暗泉通。
jì mò shēng yōu sī, xīn yí jiù yǐn tóng.
寂寞生幽思,心疑舊隱同。
“石門斜月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