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驅戈甲鎮南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驅戈甲鎮南燕”全詩
黜詔已聞來闕下,檄書猶未遍軍前。
腰間盡解蘇秦印,波上虛迎范蠡船。
正會星辰扶北極,卻驅戈甲鎮南燕。
三塵上相逢明主,九合諸侯愧昔賢。
看卻中興扶大業,殺身無路好歸田。
分類:
作者簡介(王鐸)
王鐸(?-884年),字昭范,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宰相,司徒王播之侄。
《罷都統守鎮滑州作》王鐸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罷都統守滑州作》是唐代王鐸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軍隊怎敢耽擱遷徙,
雖然感恩多深重,
但因才華被輕視,
所以接受調動命令。
已聽到延陵發喪的消息,
還未將調令傳遍軍前。
把腰間的官印都摘下,
在河水上等待范蠡的船。
當北極星辰正要扶持北極時,
我卻被派去統領南燕的軍隊。
作為三朝的重臣,
見到了明主,
讓九合諸侯都感到慚愧。
但是看到國家正在復興,
我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走,
只好希望能夠平安歸田。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被調離都統守滑州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的遺憾和無奈。作者在詩中提到自己才華被輕視,被調離滑州的命令也沒有及時傳達到軍隊。他摘下腰間的官印,希望范蠡的船能來接他離開,暗示著作者對當前局勢的不滿和不認同。然而,作者還是要履行命令,去統領南燕的軍隊。他在詩中表達了自己作為重臣見到明主的榮耀,但也深感諸侯對國家復興所做的貢獻。最后,作者表示自己已經沒有了歸宿,只能希望能夠安然回歸田園。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作者的經歷,抒發了他的苦衷和無奈。作者對于自己才華被輕視,以及被調離滑州的命令感到遺憾。詩中的官印和范蠡的船都象征著權力和自由,作者希望能夠擺脫現狀,尋找自己的歸宿。詩中還反映了作者對于政治局勢的關注,他看到國家正在復興,但也明白自己已經無路可走。最后,詩中的歸田意象展示了作者對于寧靜和平凡生活的向往。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揭示了作者的內心矛盾和困惑,以及對于時局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王鐸作為一位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和對國家社會的關注。
“卻驅戈甲鎮南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à dū tǒng shǒu zhèn huá zhōu zuò
罷都統守鎮滑州作
yòng jūn hé shì gǎn qiān yán, ēn zhòng cái qīng fēn shǐ rán.
用軍何事敢遷延,恩重才輕分使然。
chù zhào yǐ wén lái què xià,
黜詔已聞來闕下,
xí shū yóu wèi biàn jūn qián.
檄書猶未遍軍前。
yāo jiān jǐn jiě sū qín yìn, bō shàng xū yíng fàn lǐ chuán.
腰間盡解蘇秦印,波上虛迎范蠡船。
zhèng huì xīng chén fú běi jí, què qū gē jiǎ zhèn nán yàn.
正會星辰扶北極,卻驅戈甲鎮南燕。
sān chén shàng xiàng féng míng zhǔ,
三塵上相逢明主,
jiǔ hé zhū hóu kuì xī xián.
九合諸侯愧昔賢。
kàn què zhōng xīng fú dà yè, shā shēn wú lù hǎo guī tián.
看卻中興扶大業,殺身無路好歸田。
“卻驅戈甲鎮南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