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陽知已近臨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乾陽知已近臨坤”全詩
從辭府郭常回首,欲別封疆更感恩。
援寡圣朝難望闕,暑催蠶麥得歸村。
雷公解劚沖天氣,白日何辜遣戴盆。
分類: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行次靈龕驛寄西蜀尚書》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行次靈龕驛寄西蜀尚書》
北客推車指蜀門,乾陽知已近臨坤。
從辭府郭常回首,欲別封疆更感恩。
援寡圣朝難望闕,暑催蠶麥得歸村。
雷公解劚沖天氣,白日何辜遣戴盆。
中文譯文:
北方的客人推著車子指向蜀門,意味著他已接近西南方的土地。
乾陽知道已經接近臨坤,即指已進入西蜀官員的管轄區。
從離開朝廷官府以來,郭常常常回首追憶,欲別封疆更加感恩。
雖然他為國家效力,但國家的事務已經變得非常困難,渴望辭去官職回到鄉村。
雷電和大雨催促著農作物的成熟,他渴望歸鄉耕種。
雖然白天如此輝煌,他卻不能曬田,只能放下農具束身白天以修補房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北方的客人來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朝廷的不滿。客人推車指向蜀門,代表他即將到達西南方的蜀地。乾陽知道已近臨坤,表示他進入了西蜀官員的管轄區,離家已經很近了。郭常回首回憶離開朝廷以來的種種經歷,他不滿朝廷的困難和自己在封疆的辛苦,渴望辭去官職回到鄉村。雷公解劚沖天氣,白日何辜遣戴盆,表達了他渴望歸鄉耕種的心愿,但又因為白天無法曬田而感到懊惱。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及農村生活的向往和對朝廷事務的厭倦,同時也反映了當時鄉村與朝廷之間形成的鮮明對比。詩中的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對自然景象和個人情感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思想和感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鄉村生活的渴望與思念。同時,這首詩也反映了當時朝廷的政治和社會狀況,揭示了封建社會中統治者對農民勞動的利用和農民對封建統治的厭倦。整首詩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批判性,是一首具有時代價值的詩作。
“乾陽知已近臨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cì líng kān yì jì xī shǔ shàng shū
行次靈龕驛寄西蜀尚書
běi kè tuī chē zhǐ shǔ mén, gān yáng zhī yǐ jìn lín kūn.
北客推車指蜀門,乾陽知已近臨坤。
cóng cí fǔ guō cháng huí shǒu,
從辭府郭常回首,
yù bié fēng jiāng gèng gǎn ēn.
欲別封疆更感恩。
yuán guǎ shèng cháo nán wàng quē, shǔ cuī cán mài dé guī cūn.
援寡圣朝難望闕,暑催蠶麥得歸村。
léi gōng jiě zhǔ chōng tiān qì, bái rì hé gū qiǎn dài pén.
雷公解劚沖天氣,白日何辜遣戴盆。
“乾陽知已近臨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