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筍自廳中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筍自廳中出”全詩
格如僧住處,栽得吏閑時。
筍自廳中出,根從府外移。
從軍無宿例,空想夜風吹。
分類: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使院栽葦》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使院栽葦戛戛復差差,
一叢千萬枝。
格如僧住處,
栽得吏閑時。
筍自廳中出,
根從府外移。
從軍無宿例,
空想夜風吹。
中文譯文:
院子里種滿了茂盛的蘆葦,
一叢莖葉多達千萬。
像僧人的寺院一般整齊,
是閑暇時種植的。
新芽從房子中生長,
根從府邸外側延伸。
出征的士兵沒有在此逗留的習慣,
只是空想著夜風的吹拂。
詩意與賞析:《使院栽葦》是唐代詩人薛能的作品,描寫了一片茂盛的葦叢。詩人以樸實的語言和簡潔的筆墨,展現了葦叢的繁盛和生機。詩中,將葦叢比作僧人的寺院,表達了一種寧靜和寂靜的意境。
詩人通過描繪葦叢的生長和蔓延,暗示了戰亂之中軍人們的離散和流離失所。即使戰火紛飛,葦叢仍然生機勃勃地生長,顯露出一種堅韌和頑強的生命力。
整首詩以一種平淡而真實的筆調,傳達了詩人對淳樸和安寧之美的追求。通過對葦叢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在戰亂中尋求寧靜和安穩的心理愿望。
這首詩的意境純凈而簡樸,詩人通過對葦叢的描寫,寄托了自己對和平、寧靜和自由的向往。整體而言,這首詩描繪了一種寧靜與生機共存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和平寧靜的渴望和向往。
“筍自廳中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ǐ yuàn zāi wěi
使院栽葦
jiá jiá fù chà chà, yī cóng qiān wàn zhī.
戛戛復差差,一叢千萬枝。
gé rú sēng zhù chù, zāi dé lì xián shí.
格如僧住處,栽得吏閑時。
sǔn zì tīng zhōng chū, gēn cóng fǔ wài yí.
筍自廳中出,根從府外移。
cóng jūn wú sù lì, kōng xiǎng yè fēng chuī.
從軍無宿例,空想夜風吹。
“筍自廳中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