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人衣帶上人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緣人衣帶上人頭”全詩
第一莫教嬌太過,緣人衣帶上人頭。
分類:
作者簡介(薛能)
薛能(817?-880?)晚唐著名詩人。《郡齋讀書志》、《唐詩紀事》、《唐詩品匯》、《唐才子傳》均載:“能,字太拙,汾州人(今山西汾陽一帶)。”仕宦顯達,官至工部尚書。時人稱其“詩古賦縱橫,令人畏后生”。唐人交游之風盛行。薛能一生仕宦他鄉,游歷眾多地方,詩多寄送贈答、游歷登臨之作。晚唐一些著名詩人多與有詩與其唱和。
《嘲趙璘》薛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嘲趙璘
巡關每傍摴蒲局,
望月還登乞巧樓。
第一莫教嬌太過,
緣人衣帶上人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薛能對唐朝官員趙璘的嘲諷之作。趙璘是巡撫大理的官員,在他處理案件時,總是不公正,偏袒貪官污吏,受賄受贓。詩中的“摴蒲局”和“乞巧樓”都是大理的地名,巡撫要巡視這些地方,但趙璘卻經常在這些地方作樂享樂,不顧任職。詩中的“摴蒲局”指的是巡撫辦公室,而“乞巧樓”則是一個喜歡狂歡作樂的地方。
詩的第一句“巡關每傍摴蒲局”暗諷了趙璘是如此的貪樂,以致巡視蒲局辦公室的頻率遠超過巡視其他地方,說明他只注重享樂,而對于政務漠不關心。第二句“望月還登乞巧樓”則表明趙璘經常登上喜慶狂歡的乞巧樓,不顧國事。薛能反復提到趙璘的享樂行為,旨在揭露其貪腐和不正之面。
詩的后兩句“第一莫教嬌太過,緣人衣帶上人頭”則是對趙璘在處理案件時的偏袒之事的諷刺。薛能以“第一”及格外重重的方式再次點明“嬌太過”的錯誤行徑,暗示趙璘過于偏袒罪犯。而“緣人衣帶上人頭”一句則意指趙璘為了攀附權貴,以失實的罪名將無辜者害死,使得人們的衣帶上掛滿了無辜者的人頭。
這首詩用詼諧的筆調諷刺了趙璘的貪腐行為和不公正的執法,揭示了當時官場黑暗的現象,表達了薛能對貪官的憤怒和社會不公的控訴。
“緣人衣帶上人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zhào lín
嘲趙璘
xún guān měi bàng chū pú jú, wàng yuè hái dēng qǐ qiǎo lóu.
巡關每傍摴蒲局,望月還登乞巧樓。
dì yī mò jiào jiāo tài guò, yuán rén yī dài shàng rén tóu.
第一莫教嬌太過,緣人衣帶上人頭。
“緣人衣帶上人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