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聞王樂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聞王樂否”全詩
繡嶺宮前鶴發人,猶唱開元太平曲。
厭世逃名者,誰能答姓名。
曾聞王樂否,眷取路傍情。
分類:
《噴玉泉冥會詩八首·白衣叟途中吟二首》李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噴玉泉冥會詩八首·白衣叟途中吟二首
春草萋萋春水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人,猶唱開元太平曲。
厭世逃名者,誰能答姓名。
曾聞王樂否,眷取路傍情。
譯文:
春天的草地綠意盎然,春水飛流也呈現翠綠。
野棠花開盡,花香飄散如玉。
在繡嶺宮前,有一個鶴發白衣的老人,
依然在唱著開元太平曲。
那些厭倦塵世逃避名利的人,
又有誰能給予他們答案?
曾經聽到過王樂的消息,那些懷有眷戀的人,
沿途追尋著他們的情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噴玉泉冥會詩八首》系列中的第二首,也是其中一首寫給“白衣叟”的。全詩以春天的景物為背景,通過描述春草和春水的美麗,以及野棠花的盛開與花香飄逸,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和美好。
詩中的“繡嶺宮前鶴發人”指的是一個長壽的老人,他鶴發蒼蒼,依然有著高顯的精神狀態,唱著開元太平曲。這里的“開元太平曲”是指唐朝初年(開元年間)的和平景象,可以理解為老人對過去和平繁榮時代的懷念。
接下來的兩句“厭世逃名者,誰能答姓名。曾聞王樂否,眷取路傍情”表達了對追求名利而厭倦了世俗的人的無奈和困惑。這些人渴望得到答案,想知道是否曾經聽到過歌手王樂,執著于追逐那些存在于路邊的情感。
整首詩寫景清新,意境清雅,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同時也揭示了人們對名利的矛盾心理和對情感的追尋。
“曾聞王樂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ēn yù quán míng huì shī bā shǒu bái yī sǒu tú zhōng yín èr shǒu
噴玉泉冥會詩八首·白衣叟途中吟二首
chūn cǎo qī qī chūn shuǐ lǜ, yě táng kāi jǐn piāo xiāng yù.
春草萋萋春水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xiù lǐng gōng qián hè fà rén, yóu chàng kāi yuán tài píng qū.
繡嶺宮前鶴發人,猶唱開元太平曲。
yàn shì táo míng zhě, shuí néng dá xìng míng.
厭世逃名者,誰能答姓名。
céng wén wáng lè fǒu, juàn qǔ lù bàng qíng.
曾聞王樂否,眷取路傍情。
“曾聞王樂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