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俗生真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驚俗生真性”全詩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缽在曹溪。
分類:
《法性寺六祖戒壇》李群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法性寺六祖戒壇》是唐代詩人李群玉創作的,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初地無階級,余基數尺低。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
何人得心法,衣缽在曹溪。
詩意:
此詩描述了法性寺六祖戒壇的景象。詩人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佛教的居士地——法性寺。詩中通過對階級與高低的描述,表達了初入佛門者低微的地位,天香、茉莉開放以及梵樹落下菩提,象征著佛法的啟迪與成就。而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則是強調佛法能夠使人超越庸俗,發掘真性,涅槃重生。最后兩句表達了無論誰能獲得內心的法門,都需要尊崇、學習曹溪的衣缽傳承。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佛教禪宗內涵,通過對景象的描繪,流露出作者對佛法的向往和敬畏之情。描寫的“初地無階級”,表達了初入佛門者的平等地位,強調了人們在追求佛法道路上的相互扶持與共同奮斗;“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則是以花香和菩提樹的形象,意味著佛教的啟發和靈性的覺醒。接下來的“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突出了佛法對個體的改造,以及從世俗中升華出真正的自我。最后兩句中,“何人得心法,衣缽在曹溪”,則是強調修行者必須尋找到真正的佛法傳承和指導,曹溪則是當時佛教禪宗的重要道場。整首詩的情感溫暖、內涵豐富,流露著佛教教義的博大和境界的超越,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驚俗生真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 xìng sì liù zǔ jiè tán
法性寺六祖戒壇
chū dì wú jiē jí, yú jī shù chǐ dī.
初地無階級,馀基數尺低。
tiān xiāng kāi mò lì, fàn shù luò pú tí.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jīng sú shēng zhēn xìng, qīng lián chū yū ní.
驚俗生真性,青蓮出淤泥。
hé rén dé xīn fǎ, yī bō zài cáo xī.
何人得心法,衣缽在曹溪。
“驚俗生真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