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有徑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依稀有徑通”全詩
月落看心次,云生閉目中。
五更鐘隔岳,萬尺水懸空。
苔蘚嵌巖所,依稀有徑通。
分類:
作者簡介(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寄華山僧》賈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華山僧》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作品。這首詩以華山山間僧房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山間僧侶的向往之情。
詩中描述了一個僧侶隱居的地方,詩人遠在他鄉,卻對這個地方熟悉得非常清楚。他知道僧侶的房子是由白石建造的,被松樹和柏樹所掩蓋。月亮落下后,他看見僧侶閉目修行,云霧自然形成。
詩中通過描繪華山的鐘聲和懸崖上的瀑布來表達時間的流逝和自然之美。五更鐘聲隔著山岳傳來,顯示出時間已經很晚了;瀑布從萬尺高空中傾瀉下來,形成壯麗的景象。
詩的最后兩句描述了山間的苔蘚生長在巖石之上,似乎有一條隱秘的小徑通往僧房。這里傳達了一個深邃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修行僧的敬仰和向往。
總體而言,《寄華山僧》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神秘感的意象,將華山山間僧房的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詩人對山間僧侶的向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贊頌使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溫情。這首詩也展現了賈島文學風格中深沉和超越塵世的特點。
“依稀有徑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huà shān sēng
寄華山僧
yáo zhī bái shí shì, sōng bǎi yǐn méng lóng.
遙知白石室,松柏隱朦朧。
yuè luò kàn xīn cì, yún shēng bì mù zhōng.
月落看心次,云生閉目中。
wǔ gēng zhōng gé yuè, wàn chǐ shuǐ xuán kōng.
五更鐘隔岳,萬尺水懸空。
tái xiǎn qiàn yán suǒ, yī xī yǒu jìng tōng.
苔蘚嵌巖所,依稀有徑通。
“依稀有徑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