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樓別怨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針樓別怨多”全詩
奔龍爭渡月,飛鵲亂填河。
失喜先臨鏡,含羞未解羅。
誰能留夜色,來夕倍還梭。
分類:
作者簡介(宋之問)
《牛女(一作沈佺期詩)》宋之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牛女(一作沈佺期詩)》
作者:宋之問
朝代:唐代
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
奔龍爭渡月,飛鵲亂填河。
失喜先臨鏡,含羞未解羅。
誰能留夜色,來夕倍還梭。
中文譯文:
細軟的床席中秋期緩慢,
縫衣樓上別離情緒眾多。
奔龍揚起劃水渡月,
飛鵲忙亂填滿整個河。
失去喜悅的人首先向鏡中望去,
害羞的心尚未解下羅。
誰能使夜色停留,
使來夜的時光倍速回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情人分別的場景。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表達了離別的苦楚和寂寞之情。
詩首的"粉席秋期緩"將詩人內心的焦躁和緩慢相結合,因為他的愛人遲遲未至而心情沉重。"針樓別怨多"表達了離別時情緒的激蕩和紛亂,針樓指的是縫衣的地方,暗示著詩人目送愛人離去的情景。
接下來的兩句"奔龍爭渡月,飛鵲亂填河"則將詩情引向高潮。奔龍揚起的水花象征著詩人內心澎湃的激動和無盡的思念,同時也暗喻詩人發憤圖強的志向。飛鵲亂填河則表達了詩人思念之情繁多紛亂,仿佛傾訴不盡的思念之淚。
"失喜先臨鏡,含羞未解羅"一句中,詩人感慨自己失去了喜悅,首先向鏡中瞻仰,欣賞自己的容貌。同時,也將愛人視為織布的姑娘,害羞而未解開身上的羅帛。這描繪了詩人對愛人美麗溫柔的欣賞和留戀之情。
詩末的"誰能留夜色,來夕倍還梭"則流露出對重逢的期盼和夜幕將至的迫近感。詩人希望有人能夠讓夜色停留,使重逢的時光加倍快速地回轉。
整首詩以離別和思念為主題,情感真摯動人,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細膩地描繪了情感的復雜和內心的動蕩。同時,也抒發了對重逢的渴望和對時光流逝的無奈。
“針樓別怨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iú nǚ yī zuò shěn quán qī shī
牛女(一作沈佺期詩)
fěn xí qiū qī huǎn, zhēn lóu bié yuàn duō.
粉席秋期緩,針樓別怨多。
bēn lóng zhēng dù yuè, fēi què luàn tián hé.
奔龍爭渡月,飛鵲亂填河。
shī xǐ xiān lín jìng, hán xiū wèi jiě luó.
失喜先臨鏡,含羞未解羅。
shuí néng liú yè sè, lái xī bèi hái suō.
誰能留夜色,來夕倍還梭。
“針樓別怨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