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越應將墜葉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到越應將墜葉期”全詩
過淮漸有懸帆興,到越應將墜葉期。
城上秋山生菊早,驛西寒渡落潮遲。
已曾幾遍隨旌旆,去謁荒郊大禹祠。
分類:
作者簡介(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賈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別周判官元范赴越
原下相逢便別離,
蟬鳴關路使回時。
過淮漸有懸帆興,
到越應將墜葉期。
城上秋山生菊早,
驛西寒渡落潮遲。
已曾幾遍隨旌旆,
去謁荒郊大禹祠。
譯文:
離散于相遇之處,
蟬鳴了關路使歸時。
經過淮河逐漸有了航船的興趣,
到達越國應該準備墜落的落葉了。
城上秋天的山嶺早已長滿了菊花,
官舍西邊的寒渡潮水退去得較晚。
已經多次隨著旗幟旌旆去瞻仰荒郊中大禹的祠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賈島寫給周判官元范赴越的送別詩。詩中以樸素的語言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景。
詩的第一句“原下相逢便別離”,表達了作者與判官相識之后即要分別的心情。接著,“蟬鳴關路使回時”,蟬聲預示著季節的更替,也暗示了行人的歸程。通過這些自然景物的描繪,作者巧妙地表達了離別的情感。
接下來幾句描述了作者和判官的旅途。 “過淮漸有懸帆興”,描繪了船帆的升起,顯示了行程的順利。 “到越應將墜葉期”,用“墜葉”暗喻秋天的來臨,意味著離別的到來。
隨后,詩人描繪了目的地越國的景象。 “城上秋山生菊早”,表達了秋天的景色和菊花的美麗。 “驛西寒渡落潮遲”,形容離別的時間拖得很慢,渡口潮水的落退十分遲緩。
最后兩句是詩人曾經多次隨著官旗去拜謁大禹祠的經歷,展示了他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敬仰。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旅行的細節,表達了離別時的情感和對古代文化的渴望。詩中融入了濃郁的離別之情和對歷史的敬仰,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觸。
“到越應將墜葉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ōu pàn guān yuán fàn fù yuè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
yuán xià xiāng féng biàn bié lí, chán míng guān lù shǐ huí shí.
原下相逢便別離,蟬鳴關路使回時。
guò huái jiàn yǒu xuán fān xìng,
過淮漸有懸帆興,
dào yuè yīng jiāng zhuì yè qī.
到越應將墜葉期。
chéng shàng qiū shān shēng jú zǎo, yì xī hán dù luò cháo chí.
城上秋山生菊早,驛西寒渡落潮遲。
yǐ céng jǐ biàn suí jīng pèi, qù yè huāng jiāo dà yǔ cí.
已曾幾遍隨旌旆,去謁荒郊大禹祠。
“到越應將墜葉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