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憐獨向名場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憐獨向名場苦”全詩
看花在處多隨駕,召宴無時不及身。
馬自賜來騎覺穩,詩緣見徹語長新。
應憐獨向名場苦,曾十馀年浪過春。
分類:
作者簡介(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贈翰林》賈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贈翰林》
作者:賈島
清重無過知內制,
從前禮絕外庭人。
看花在處多隨駕,
召宴無時不及身。
馬自賜來騎覺穩,
詩緣見徹語長新。
應憐獨向名場苦,
曾十馀年浪過春。
中文譯文:
清純高雅,無可挑剔,明白內廷的制度。
過去這些儀式拒絕來自外門的人。
看花我隨時隨地都陪伴著,
召集宴會也總是親自參加。
贈馬給我的朝廷,騎上去感覺很穩定,
和詩歌結緣,見證了我的言語的創新。
應當同情我在名場上的孤獨和辛苦,
已經有十余年我在春天的浪潮中穿行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賈島,他是一個離經叛道的詩人,對于傳統禮儀和社會常規持有一定的批評態度。這首詩是作者對自己的人生感慨和自述。
詩中用“清重無過知內制”來形容自己,意味著自己一直秉持著純潔高雅的作風,對于內廷的制度也非常了解。而“從前禮絕外庭人”則表達了作者曾經沒有得到外界的贊譽和認可。
詩中說“看花在處多隨駕,召宴無時不及身”,表明作者時刻把欣賞美麗事物和參加宴會放在重要位置,顯示了自己生活豐富多彩的一面。
接下來,作者談到了朝廷賜給他的馬,“馬自賜來騎覺穩”,這里像是作者自嘲自己有了一匹好馬,也就意味著受到了朝廷的賞識。
詩的最后兩句“應憐獨向名場苦,曾十馀年浪過春。”表達了作者長期以來在文學創作領域里的努力和辛苦。他在詩歌創作上有獨特的見解和新穎的表達方式,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贊賞和關注。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賈島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自己詩人身份的無奈,也表達了他在文學創作領域里的自信和堅持。
“應憐獨向名場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hàn lín
贈翰林
qīng zhòng wú guò zhī nèi zhì, cóng qián lǐ jué wài tíng rén.
清重無過知內制,從前禮絕外庭人。
kàn huā zài chù duō suí jià,
看花在處多隨駕,
zhào yàn wú shí bù jí shēn.
召宴無時不及身。
mǎ zì cì lái qí jué wěn, shī yuán jiàn chè yǔ zhǎng xīn.
馬自賜來騎覺穩,詩緣見徹語長新。
yīng lián dú xiàng míng chǎng kǔ, céng shí yú nián làng guò chūn.
應憐獨向名場苦,曾十馀年浪過春。
“應憐獨向名場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