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知此恨銷難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終知此恨銷難盡”全詩
愁腸斷處春何限,病眼開時月正圓。
花若有情還悵望,水應無事莫潺湲。
終知此恨銷難盡,辜負南華第一篇。
分類: 寫景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李羽處士故里》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羽處士故里
柳不成絲草帶煙,
海槎東去鶴歸天。
愁腸斷處春何限,
病眼開時月正圓。
花若有情還悵望,
水應無事莫潺湲。
終知此恨銷難盡,
辜負南華第一篇。
中文譯文:
柳枝沒有成為絲,像煙一樣飄蕩,
海槎駛向東方,鶴歸天上。
悲傷的心斷在春天何處有限,
眼中的疾病開放時正是月圓時刻。
如果花有情感,也會感到遺憾和惋惜,
水應該無事潺湲,無所牽掛。
最終明白這份痛苦無法消散,
辜負了南華第一篇的情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處士李羽思鄉之情,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人生痛苦的感慨。柳枝未能成為絲,象征著它沒有達成理想,落得無法承受之苦。海槎東去,鶴歸天上,描繪了離鄉背井的辛酸情景。愁腸斷處春何限,病眼開時月正圓,通過描繪孤獨的心情和疾病的煎熬,凸顯了作者的痛楚和無奈。花若有情還悵望,水應無事莫潺湲,表達了對自然的無牽無掛和對悲傷的感嘆。最后,作者表示明白這份痛苦無法消散,辜負了南華第一篇的情感,以此來表達對自己的失望和自責。整首詩描繪了作者深情的思鄉之情和對生活的無奈,反映了唐代士人深沉的情感和對理想的追求。
“終知此恨銷難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yǔ chǔ shì gù lǐ
李羽處士故里
liǔ bù chéng sī cǎo dài yān, hǎi chá dōng qù hè guī tiān.
柳不成絲草帶煙,海槎東去鶴歸天。
chóu cháng duàn chù chūn hé xiàn,
愁腸斷處春何限,
bìng yǎn kāi shí yuè zhèng yuán.
病眼開時月正圓。
huā ruò yǒu qíng hái chàng wàng, shuǐ yīng wú shì mò chán yuán.
花若有情還悵望,水應無事莫潺湲。
zhōng zhī cǐ hèn xiāo nán jǐn, gū fù nán huá dì yī piān.
終知此恨銷難盡,辜負南華第一篇。
“終知此恨銷難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