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歸客別支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寺前歸客別支公”全詩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葉盡紅。
山疊楚天云壓塞,浪遙吳苑水連空。
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偈同。
作者簡介(溫庭筠)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盤石寺留別成公》溫庭筠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盤石寺留別成公》是唐代詩人溫庭筠創作的。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槲葉蕭蕭帶葦風,
寺前歸客別支公。
三秋岸雪花初白,
一夜林霜葉盡紅。
山疊楚天云壓塞,
浪遙吳苑水連空。
悠然旅榜頻回首,
無復松窗半偈同。
詩意:
這首詩以盤石寺為背景,描繪了詩人與支公分別時的情景。詩人用自然景觀來襯托離別的情感,通過描寫槲樹葉落、岸邊雪花白、林中霜染紅葉等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沉的離愁別緒。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詩人結束旅途,回顧往事的心境。詩人通過對山、云和水的描繪,展現了他強烈的旅途情結和對家鄉的思念。
賞析:
這首詩以典型的唐詩寫景手法描繪了秋天的景色,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來表達離別和思鄉之情。詩人的語言簡練,形象描寫細膩且準確,通過細膩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寺廟的環境中感受秋天的氛圍。
首聯“槲葉蕭蕭帶葦風,寺前歸客別支公。”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和離別的場景。通過槲樹葉飄落的聲音和隨風搖曳的葦草,詩人傳達了離別時的憂傷和蒼涼。
中間兩句“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葉盡紅。”則描繪了秋天的雪花和霜凍,以及紅葉的景象。通過描寫這些景象,詩人展示了秋天的美麗與無常,進一步增強了離愁別緒的氛圍。
后聯“山疊楚天云壓塞,浪遙吳苑水連空。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偈同。”這兩句則表達了詩人旅途的心情和對故鄉的思念。通過描繪山和云的疊加和江水流動,詩人形容了自己在路途中的孤寂和彷徨。最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回望旅途的心態,他在旅途中回首往事,想起了同僚和曾經在一起共事的時光。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詩人的內心感受的展示,表達了對離別和旅途的思考,以及對家鄉的眷戀。這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思索和感嘆的空間。
“寺前歸客別支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án shí sì liú bié chéng gōng
盤石寺留別成公
hú yè xiāo xiāo dài wěi fēng, sì qián guī kè bié zhī gōng.
槲葉蕭蕭帶葦風,寺前歸客別支公。
sān qiū àn xuě huā chū bái,
三秋岸雪花初白,
yī yè lín shuāng yè jǐn hóng.
一夜林霜葉盡紅。
shān dié chǔ tiān yún yā sāi, làng yáo wú yuàn shuǐ lián kōng.
山疊楚天云壓塞,浪遙吳苑水連空。
yōu rán lǚ bǎng pín huí shǒu, wú fù sōng chuāng bàn jì tóng.
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偈同。
“寺前歸客別支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