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地放羊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地放羊馬”全詩
高秋禾黍多,無地放羊馬。
作者簡介(劉駕)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于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唐樂府十首·田西邊》劉駕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唐樂府十首·田西邊》是唐代劉駕所作,描述了一個農民用劍作為鋤頭,在古城旁邊的田地中耕作的情景。這首詩詞描繪了農民勞作的艱辛和農田的富饒。
中文譯文:
刀劍作鋤犁,
耕田古城下。
高秋禾黍多,
無地放羊馬。
詩意: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文字描繪了農民在高秋時節耕作的場景。農民沒有合適的耕地,只能將刀劍作為鋤頭,勉強將土地里的禾黍種下。同時,詩中還暗含著古城的廢墟,表達了農田周邊的荒涼和人們辛勤勞動的困苦。
賞析:
《唐樂府十首·田西邊》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概括的文字,揭示出貧困農民的勤勞、辛苦和邊陲地區的艱辛環境。通過劍作鋤犁、稀疏的禾黍、無地放羊馬等生動的描寫,使得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農民的生活狀態和困境。這首詩詞雖然字數不多,但正是因為簡練的寫法,更加凸顯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環境的貧瘠。
整首詩詞表達了農民在困境中的勇敢和努力。盡管面對艱苦的環境和貧瘠的土地,農民們仍然堅持耕種,以求溫飽。這首詩詞也讓人們重新思考農民的生活狀況和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進而對農民表示敬意和關懷。
在文學上,這首詩詞的意境簡練而富有力量,用少量的文字描繪了一個渺小的個體所面臨的艱難處境,給人一種思考和共鳴的空間。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關注農民的生活狀態,呼喚社會關愛農民,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實現社會的繁榮和進步。
“無地放羊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yuè fǔ shí shǒu tián xī biān
唐樂府十首·田西邊
dāo jiàn zuò chú lí, gēng tián gǔ chéng xià.
刀劍作鋤犁,耕田古城下。
gāo qiū hé shǔ duō, wú dì fàng yáng mǎ.
高秋禾黍多,無地放羊馬。
“無地放羊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