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狩無遺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巡狩無遺轍”全詩
北人尚凍死,況我本南越。
古來犬羊地,巡狩無遺轍。
九土耕不盡,武皇猶征伐。
中天有高閣,圖畫何時歇。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分類: 出塞
作者簡介(劉駕)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于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古出塞》劉駕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出塞
胡風不開花,四氣多作雪。
北人尚凍死,況我本南越。
古來犬羊地,巡狩無遺轍。
九土耕不盡,武皇猶征伐。
中天有高閣,圖畫何時歇。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這首詩詞是唐代劉駕創作的作品。詩人以古代出塞的景象為背景,抒發了對戰爭和邊塞生活的憂慮和思考。
詩中描繪了荒涼的邊塞景象,胡族的風吹不開花,四時氣候多次下雪,北方的人們都凍得死去了,更何況我來自南越地區。古代的出塞之地,犬羊在此地活動,但久而無人痕跡。九州土地雖為人所耕種,但軍隊仍在不斷進行征伐戰爭。中天上有很高的閣樓,不知何時才能停止圖畫的創作。詩人坐在這里,心生恐懼,擔心自己會坐在塞上的山上,比沙漠中的骨骸更低劣。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出塞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戰爭和邊塞生活的擔心和憂慮。詩中用寥寥數語,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歷史的描寫,凸顯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和破壞,以及對和平的期盼和向往。
同時,詩中也暗示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天高閣和圖畫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創作的渴望。通過對這些景象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塞外景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美好生活和創作的追求。它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出塞外的凄涼和荒涼,表達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痛苦,并呼喚和平和美好的生活。
“巡狩無遺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chū sài
古出塞
hú fēng bù kāi huā, sì qì duō zuò xuě.
胡風不開花,四氣多作雪。
běi rén shàng dòng sǐ, kuàng wǒ běn nán yuè.
北人尚凍死,況我本南越。
gǔ lái quǎn yáng dì, xún shòu wú yí zhé.
古來犬羊地,巡狩無遺轍。
jiǔ tǔ gēng bù jìn, wǔ huáng yóu zhēng fá.
九土耕不盡,武皇猶征伐。
zhōng tiān yǒu gāo gé, tú huà hé shí xiē.
中天有高閣,圖畫何時歇。
zuò kǒng sāi shàng shān, dī yú shā zhōng gǔ.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巡狩無遺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