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棠梨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草中棠梨開”全詩
笙歌入海云,聲自姑蘇來。
西施舞初罷,侍兒整金釵。
眾女不敢妒,自比泉下泥。
越鼓聲騰騰,吳天隔塵埃。
難將甬東地,更學會稽棲。
霸跡一朝盡,草中棠梨開。
分類:
作者簡介(劉駕)
劉駕,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與曹鄴友善,俱工古風。鄴先及第,不忍先歸,待于長安。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亦中第,乃同歸越中。時國家承平,獻樂府十章,帝甚悅。累歷達官,終國子博士。其詩敢于抨擊統治階級的腐化昏庸,能夠反映民間疾苦。辛文房稱其“詩多比興含蓄,體無定規,興盡即止,為時所宗。”(《唐才子傳》卷七)其詩較有社會內容,如《反賈客樂》反映農民疾苦,《有感》抨擊邊將腐化,《棄婦》表現對被遺棄婦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較好的作品。《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一卷,《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事跡見其《唐樂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傳》卷七。《全唐詩》錄存其詩六十八首,編為一卷。
《姑蘇臺(一作吳中懷古)》劉駕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姑蘇臺(又名吳中懷古)
勾踐喝膽酒時,吳國美酒滿杯。笙歌傳入海云中,聲音源自姑蘇之地。西施的舞跳完了,侍女整理金釵。其他女子不敢嫉妒,自比泉底的泥。越國的鼓聲震天,吳天隔著塵埃。難以將甬東之地,再次學會在會稽棲身。霸業一朝毀盡,草地上的棠梨開放了。
詩意和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古老的傳說背景,以及吳越兩國的歷史命運。勾踐是越國的國君,故事中說他喝膽酒來激勵自己復國的決心。吳國以其美酒聞名,詩中提到了吳酒。笙歌聲傳入海云中,表達了姑蘇地區藝術繁榮的景象。
詩中還描述了西施的舞蹈,她是吳國的美女,在那個時代非常有名。詩人提到了侍女整理金釵,顯示了貴族婦女的儀態。
女子們自比泉底的泥,暗示她們謙虛自持,不嫉妒西施的美貌。越國的鼓聲沖天,吳國與越國隔著一片塵埃,暗示了兩國之間的隔閡。
詩中還提到甬東地區和會稽地區,難以重建霸業的意思。最后一句提到霸業的終結,野草地上的棠梨開放,寓意著吳國的榮耀已經過去,像花朵一樣開放然后凋零。
整首詩揭示了吳越兩國的歷史命運,以及政權更迭的無常。通過描寫歷史景觀和人物,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榮光的追憶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也傳達了人世間興亡無常的哲理。
“草中棠梨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ū sū tái yī zuò wú zhōng huái gǔ
姑蘇臺(一作吳中懷古)
gōu jiàn yǐn dǎn rì, wú jiǔ zhèng mǎn bēi.
勾踐飲膽日,吳酒正滿杯。
shēng gē rù hǎi yún, shēng zì gū sū lái.
笙歌入海云,聲自姑蘇來。
xī shī wǔ chū bà, shì ér zhěng jīn chāi.
西施舞初罷,侍兒整金釵。
zhòng nǚ bù gǎn dù, zì bǐ quán xià ní.
眾女不敢妒,自比泉下泥。
yuè gǔ shēng téng téng, wú tiān gé chén āi.
越鼓聲騰騰,吳天隔塵埃。
nán jiāng yǒng dōng dì, gèng xué kuài jī qī.
難將甬東地,更學會稽棲。
bà jī yī zhāo jǐn, cǎo zhōng táng lí kāi.
霸跡一朝盡,草中棠梨開。
“草中棠梨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