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楊柳暮煙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馀楊柳暮煙凝”全詩
太行山下黃河水,銅雀臺西武帝陵。
風入蒹葭秋色動,雨馀楊柳暮煙凝。
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秋日望西陽》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望西陽》
古木蒼苔墜幾層,
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黃河水,
銅雀臺西武帝陵。
風入蒹葭秋色動,
雨馀楊柳暮煙凝。
野花似泣紅妝淚,
寒露滿枝枝不勝。
譯文:
古老的樹木上長滿青苔,
拾級而起,讓人迷失。
太行山下黃河水流,
銅雀臺西武帝陵閣。
秋風吹入繁茂的蘆葦,
秋色搖曳,雨后楊柳沉浸在暮色中。
野花如泣,紅妝帶淚,
寒露潤滿枝條,枝條無法負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表達了一種思鄉的情感。詩中通過描寫古木蒼苔、黃河水、銅雀臺、蒹葭、楊柳和野花等自然景物,以及秋天的風、雨、露,營造出了豐富的秋季景色。同時,行人眺望著這些景物,旅途中的寂寞和思鄉之情愈發增加。最后一句“寒露滿枝枝不勝”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懷念之情,也象征了人物內心的承載力達到極限。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將自然景物與人情融為一體,通過對景物的描述傳達了作者的思鄉情感,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細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現出大自然變化的神奇和秋天獨特的魅力。整首詩既透露出詩人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又呈現了秋天的壯美景色,讓人在讀詩時既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雨馀楊柳暮煙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wàng xī yáng
秋日望西陽
gǔ mù cāng tái zhuì jǐ céng, xíng rén yī wàng lǚ qíng zēng.
古木蒼苔墜幾層,行人一望旅情增。
tài háng shān xià huáng hé shuǐ,
太行山下黃河水,
tóng què tái xī wǔ dì líng.
銅雀臺西武帝陵。
fēng rù jiān jiā qiū sè dòng, yǔ yú yáng liǔ mù yān níng.
風入蒹葭秋色動,雨馀楊柳暮煙凝。
yě huā shì qì hóng zhuāng lèi, hán lù mǎn zhī zhī bù shèng.
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
“雨馀楊柳暮煙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