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石龕僧在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雪下石龕僧在定”全詩
一聲疏磬過寒水,半壁危樓隱白云。
雪下石龕僧在定,日西山木鳥成群。
幾來吟嘯立朱檻,風起天香處處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游上方石窟寺》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上方石窟寺》是一首唐代劉滄創作的詩歌。這首詩描述了游覽上方石窟寺的景色與感受。
詩中提到苔徑纏繞、景色逐漸分離,給人以悠然、寧靜的感覺。空間是遼闊而靜謐的,沒有塵埃和喧囂。一聲清脆的磬聲從寒冷的水面上傳來,只見半壁危樓正好藏在白云之中。雪花落下,留在石龕上,僧人專心冥想。紅日西斜,山木上鳥群成群,一直吟唱不停。唐代琴曲《廬山謠》中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描寫,也許正是這種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
中文譯文:
苔徑縈回景漸分,
蜜雪草木湯湯。
一聲清磬過過寒水,
半壁危樓隱在白云中。
雪落石龕僧人定默,
夕陽山木鳥群眾。
幾次吟嘯高高朱檻,
風起時香氣處處聞。
這首詩旨在表達作者在游覽上方石窟寺時的深邃感受。作者通過描繪清幽的環境和自然景色,展示了一種寧靜、美好的氛圍。整首詩中融入了自然元素,如苔蘚、雪花和山木,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這個悠遠而祥和的地方所感受到的寧靜和心境。
賞析:這首詩以婉約、清麗的文筆表達了作者對上方石窟寺的游覽和感受。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傳達出一種安靜、悠然的意境。詩中的景物描寫以苔徑、寒水、白云、石龕等為主要元素,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領悟和探索。同時,詩人通過描寫半壁危樓和山木鳥群,強調了時光流轉、自然和人文的交融。整體上,詩歌展示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和平靜的精神追求。
“雪下石龕僧在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shàng fāng shí kū sì
游上方石窟寺
tái jìng yíng huí jǐng jiàn fēn, xiāo rán kōng jiè jìng āi fēn.
苔徑縈回景漸分,翛然空界靜埃氛。
yī shēng shū qìng guò hán shuǐ,
一聲疏磬過寒水,
bàn bì wēi lóu yǐn bái yún.
半壁危樓隱白云。
xuě xià shí kān sēng zài dìng, rì xī shān mù niǎo chéng qún.
雪下石龕僧在定,日西山木鳥成群。
jǐ lái yín xiào lì zhū kǎn, fēng qǐ tiān xiāng chǔ chù wén.
幾來吟嘯立朱檻,風起天香處處聞。
“雪下石龕僧在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