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空庭春晝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落空庭春晝晚”全詩
云雨只從山上起,風雷多向廟中來。
三江入海聲長在,雙鶴啼天影未回。
花落空庭春晝晚,石床松殿滿青苔。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題敬亭山廟》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敬亭山廟
森森古木列巖隈,
迥壓寒原霽色開。
云雨只從山上起,
風雷多向廟中來。
三江入海聲長在,
雙鶴啼天影未回。
花落空庭春晝晚,
石床松殿滿青苔。
中文譯文:
敬亭山廟上小徑,
密密古木列成一片,
遠遠的壓在寒原,
天霽的顏色展現開。
云雨只從山上起,
風雷多次向廟中來。
三江之水入海聲仍長在,
雙鶴高喊天空未歸去。
花朵凋零空庭內,
春天的日子早晚變暗,
石床上,松樹的殿堂上,
都長滿了青苔。
詩意:
這首詩是劉滄寫于唐代的一首山水詩。詩中描繪了敬亭山廟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人以簡潔而雄渾的筆觸描繪了敬亭山廟的景色。古木列成一片,壓在寒原之上,而天空卻清晰明亮。山上的云雨,廟中的風雷,使整個景色生動有力。三江之水入海的聲音長久地回蕩,雙鶴高喊天空卻未歸去。春日里花朵零落空庭,石床上和松殿上都長滿青苔,彰顯出歲月的變遷與無情。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傳達了作者對大自然萬物變遷的沉思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美。
賞析:
劉滄通過簡潔而深刻的描寫手法,將敬亭山廟的景色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他運用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將山上的云雨、廟中的風雷與廟外的自然景色相對比,突出了它們對整個景色的影響。同時,通過描繪花落青苔滿庭的景象,表達了歲月流轉的無情和人事的凋零。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通過與廟外的景色相對比,詩人以自然景物來反襯人類的存在,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美。該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花落空庭春晝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jìng tíng shān miào
題敬亭山廟
sēn sēn gǔ mù liè yán wēi, jiǒng yā hán yuán jì sè kāi.
森森古木列巖隈,迥壓寒原霽色開。
yún yǔ zhī cóng shān shàng qǐ,
云雨只從山上起,
fēng léi duō xiàng miào zhōng lái.
風雷多向廟中來。
sān jiāng rù hǎi shēng zhǎng zài, shuāng hè tí tiān yǐng wèi huí.
三江入海聲長在,雙鶴啼天影未回。
huā luò kōng tíng chūn zhòu wǎn, shí chuáng sōng diàn mǎn qīng tái.
花落空庭春晝晚,石床松殿滿青苔。
“花落空庭春晝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