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游因話事多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舊游因話事多違”全詩
南朝古寺幾僧在,西嶺空林唯鳥歸。
莎徑晚煙凝竹塢,石池春色染苔衣。
此時相見又相別,即是關河朔雁飛。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與僧話舊》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僧話舊》是唐代劉滄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在詩中與一位老僧對話,情感上表達了詩人對舊友的思念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詩詞中描繪了一幅自然山水的畫卷。詩人與僧人同時來到翠微山,但由于各自有事,舊時的游玩因為種種原因而放緩。在南朝的古寺中有幾個僧人,而在西嶺的空林里,只有鳥兒歸巢。晚上,莎草小徑上的煙霧凝結在竹籬笆上,石池里的春色染上了苔蘚的綠色。此時相見又相別,好像是在關河上,雁群飛翔。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是:“巾幗和鞋子同時下翠微山舊地,舊時的游玩因為各種事而失去。南朝的古寺中有幾個僧人,而西嶺的空林只有鳥兒歸巢。在莎草小徑上,晚霞凝結在竹籬笆上,石池里春天的色彩被苔蘚染成了綠色。此時相見又相別,就像關河上北方的候鳥一樣飛翔。”
這首詩詞意境清新、淡雅。詩人通過描述自然的景色和與僧人的對話,表達了對過去友情的思念和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與僧人都來到翠微山,但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再次共同游玩,這體現了人生中的離別和散聚的常態。寺廟中僧人的存在與山林中的鳥兒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反映出了生活的變化和無常。最后的關河和飛翔的雁群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漂泊。
整首詩詞以景物為主,寫意流暢自然,節奏平穩。通過描繪小徑、竹籬笆和石池等自然細節,詩人細膩地描摹了自然的美麗景色,展現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同時,通過詩人與僧人的對話,展示了詩人對友誼和人生的認知和思考。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以人生離合和投機為主題,以詩人與僧人的對話為線索,交織著友誼、時光流轉和人生哲學的情感和思考,形成了一首富有深意和感情的詩詞。
“舊游因話事多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sēng huà jiù
與僧話舊
jīn xì tóng shí xià cuì wēi, jiù yóu yīn huà shì duō wéi.
巾舄同時下翠微,舊游因話事多違。
nán cháo gǔ sì jǐ sēng zài,
南朝古寺幾僧在,
xī lǐng kōng lín wéi niǎo guī.
西嶺空林唯鳥歸。
shā jìng wǎn yān níng zhú wù, shí chí chūn sè rǎn tái yī.
莎徑晚煙凝竹塢,石池春色染苔衣。
cǐ shí xiāng jiàn yòu xiāng bié, jí shì guān hé shuò yàn fēi.
此時相見又相別,即是關河朔雁飛。
“舊游因話事多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