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春花盡黃鶯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春花盡黃鶯語”全詩
殘春花盡黃鶯語,遠客愁多白發生。
野水亂流臨古驛,斷煙凝處近孤城。
東西未遂歸田計,海上青山久廢耕。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春晚旅次有懷》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晚旅次有懷》是唐代劉滄所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作者遠離故鄉,獨自出行的場景,并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夜幕降臨,我離開了關河,綠野展現在眼前,
云樹搖曳,喚起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殘春花已凋謝,黃鸝的歌聲也消失不見,
遠離故土的旅客多愁善感,白發已經生出。
野水在古驛附近急速流淌,煙霧凝結的地方是孤寂的城池。
東西未能實現歸田的計劃,海上的青山已經廢棄了耕種。
詩詞描繪了一個晚上出行的場景,畫面優美而富有情感。通過描繪作者遠離家鄉、獨自旅行的景象,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逝去時光的懷舊之情。詩中所描寫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相互映襯,增強了詩的意境。
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情之感,既反映了作者個人的思鄉之情,也抒發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也表達了對未能實現自己理想的苦悶與失落之情。整首詩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充滿了濃厚的離愁別緒和對逝去年華的悲嘆之情。
“殘春花盡黃鶯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wǎn lǚ cì yǒu huái
春晚旅次有懷
wǎn chū guān hé lǜ yě píng, yī yī yún shù dòng xiāng qíng.
晚出關河綠野平,依依云樹動鄉情。
cán chūn huā jǐn huáng yīng yǔ,
殘春花盡黃鶯語,
yuǎn kè chóu duō bái fà shēng.
遠客愁多白發生。
yě shuǐ luàn liú lín gǔ yì, duàn yān níng chù jìn gū chéng.
野水亂流臨古驛,斷煙凝處近孤城。
dōng xī wèi suì guī tián jì, hǎi shàng qīng shān jiǔ fèi gēng.
東西未遂歸田計,海上青山久廢耕。
“殘春花盡黃鶯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