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落日悲風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楊落日悲風起”全詩
空山夜月來松影,荒冢春風變木根。
漠漠兔絲羅古廟,翩翩丹旐過孤村。
白楊落日悲風起,蕭索寒巢鳥獨奔。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過北邙山》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北邙山》
劉滄
散漫黃埃滿北原,
折碑橫路碾苔痕。
空山夜月來松影,
荒冢春風變木根。
漠漠兔絲羅古廟,
翩翩丹旐過孤村。
白楊落日悲風起,
蕭索寒巢鳥獨奔。
中文譯文:
黃色的塵土散落在北原上,
倒下的碑石過路壓出的苔蘚痕跡。
空山中,夜晚的月亮照在松樹上,
荒廢的墳墓,春天的風搖動了樹根。
朔風吹起,薄霜落滿古廟,
紅色的旗幟在孤村上空飄揚。
白楊樹在日落時悲嘆著,
荒涼的鳥巢中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鳥兒。
詩意:
這首詩以北邙山為背景,描繪了大自然和人類活動之間的對比。黃色的塵土和碑石上的苔蘚痕跡,表達了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更替。空山中的夜晚,月亮的光照在松樹上,呈現出一種寧靜和孤寂的氛圍。荒廢的墓地和被風搖動的樹根,反映了人類的命運和生命的脆弱。
詩中還描繪了古廟和孤村的景象,紅色的旗幟在風中飄揚,象征著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延續。白楊樹在日落時悲嘆,引發了對逝去歲月和荒涼的情感。最后一句描寫了鳥類的寒巢,只有一只孤零零的鳥兒,傳遞了一種孤獨和無依的感覺。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景物的描繪和比喻,表達了人類活動和命運的無常,以及對光陰流逝和孤獨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使詩歌充滿了深情和哲思。
賞析:
《過北邙山》通過描繪北邙山的景色和自然現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黃色的塵土和被碾壓的苔蘚痕跡,表達了歲月的磨礪和歷史的沉淀。空山中的夜晚,月亮的光照在松樹上,給人一種寧靜和孤寂的感覺。荒廢的墓地和風搖動的樹根,反映了人類的命運和生命的脆弱。詩中還描繪了古廟和孤村的景象,紅色的旗幟在風中飄揚,象征著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延續。白楊樹在日落時悲嘆著,引發了對逝去歲月和荒涼的情感。最后一句描寫了鳥類的寒巢,只有一只孤零零的鳥兒,傳遞了一種孤獨和無依的感覺。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和比喻,表達了人類活動和命運的無常,以及對光陰流逝和孤獨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使詩歌充滿了深情和哲思。
“白楊落日悲風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běi máng shān
過北邙山
sǎn màn huáng āi mǎn běi yuán, zhé bēi héng lù niǎn tái hén.
散漫黃埃滿北原,折碑橫路碾苔痕。
kōng shān yè yuè lái sōng yǐng,
空山夜月來松影,
huāng zhǒng chūn fēng biàn mù gēn.
荒冢春風變木根。
mò mò tù sī luó gǔ miào, piān piān dān zhào guò gū cūn.
漠漠兔絲羅古廟,翩翩丹旐過孤村。
bái yáng luò rì bēi fēng qǐ, xiāo suǒ hán cháo niǎo dú bēn.
白楊落日悲風起,蕭索寒巢鳥獨奔。
“白楊落日悲風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