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路幾時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鄉路幾時盡”全詩
鄉路幾時盡,旅人終日行。
渡邊寒水驛,山下夕陽城。
蕭索更何有,秋風兩鬢生。
分類:
作者簡介(劉滄)
劉滄(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蘊靈,汶陽(今山東寧陽)人。生卒年均不詳,比杜牧、許渾年輩略晚,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體貌魁梧,尚氣節,善飲酒,好談古今,令人終日傾聽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劉滄與李頻同榜登進士第。調華原尉,遷龍門令。滄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劉滄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進士。據 《唐才子傳》,劉滄屢舉進士不第,得第時已白發蒼蒼。
《秋日旅途即事》劉滄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日旅途即事》
驅逐疲憊多自感,離開煙草遠平原。
鄉間小路何時盡,旅人整日行行止。
渡過寒水到驛舍,山下夕陽染城墻。
荒涼景象又何所,秋風吹起兩鬢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旅途中的秋日景象,詩人劉滄通過對旅人的描寫,表達自己對旅途困苦的感受,以及對孤獨寂寞的體悟。詩中的旅人一路疲憊地行進,離開了平原上那片煙草遍布的地方,開始踏上一條鄉間小路,然而他不知道這條路何時才會結束。他渡過了寒冷的水流來到一個驛舍,站在山下,看著夕陽照耀著城墻。整個景象顯得荒涼,而詩人的秋風吹得他的雙鬢變白了。
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和平實的描寫,將旅途中的疲憊、孤獨和寂寞表現得淋漓盡致。詩中的驅逐、遠離、渡過等動詞,強調了旅行的辛苦和漫長,詩人通過這些描寫凸顯了旅人的辛酸和痛楚。而詩末的秋風吹鬢,則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詩人對于自己逐漸老去的深深感觸。
整首詩境界高遠,意境深遠。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將旅途中的人與自然融合在一起,流露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詩人以自己的經歷為背景,傳達了對旅行的苦楚和對生活的疑問,展示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鄉路幾時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rì lǚ tú jí shì
秋日旅途即事
qū léi duō zì gǎn, yān cǎo yuǎn jiāo píng.
驅羸多自感,煙草遠郊平。
xiāng lù jǐ shí jǐn, lǚ rén zhōng rì xíng.
鄉路幾時盡,旅人終日行。
dù biān hán shuǐ yì, shān xià xī yáng chéng.
渡邊寒水驛,山下夕陽城。
xiāo suǒ gèng hé yǒu, qiū fēng liǎng bìn shēng.
蕭索更何有,秋風兩鬢生。
“鄉路幾時盡”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