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生靈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上生靈草”全詩
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
石上生靈草,泉中落異花。
終須結茅屋,向此學餐霞。
分類:
作者簡介(李頻)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于永樂(今李家),唐代后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壽昌縣令 穆君 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贊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尋山》李頻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尋山》
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
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
石上生靈草,泉中落異花。
終須結茅屋,向此學餐霞。
中文譯文:
我走過一條小徑進入雙崖之間,一開始以為會有幾家人家。行走了很長時間,卻沒有看見一個行人,久坐之后,日影都向西傾斜了。在石頭上,生長著很多翠綠的草,泉水中落著妖異的花朵。最終,我應該搭建茅屋,向這里的景色學習如何食用霞光。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尋山為主題,通過描繪作者在山間的經歷和感悟,表達了對大自然山水之美的贊美和對修行求道的向往。
詩中,雙崖是作者尋找山的起點,初疑有幾家指的是初期還抱有期望能在山間找到人家,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行走,作者發現卻沒有看到一個行人。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表達了長時間的行走和安靜的等待,告訴讀者這是一個較為荒無人煙的地方。
詩中進一步描繪了山間的景色,石上生靈草,泉中落異花。生靈草為石中生長的苔草,異花指的是水中飄浮的奇特花朵,這些景物營造出幽靜神奇的山野景色。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心愿和向往,終須結茅屋,向此學餐霞。這里的茅屋象征著儉樸簡單的生活,學餐霞則意味著向山間的景色學習如何享受自然之美,向大自然汲取修身養性、追求心靈良知的方法,實現內心的凈化與和諧。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水的美景和追求修行的心愿,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精神升華的追求。語言明快簡潔,意境清新自然,給人以詩意盎然的感受。
“石上生靈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ún shān
尋山
yī jìng rù shuāng yá, chū yí yǒu jǐ jiā.
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
xíng qióng rén bú jiàn, zuò jiǔ rì kōng xié.
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
shí shàng shēng líng cǎo, quán zhōng luò yì huā.
石上生靈草,泉中落異花。
zhōng xū jié máo wū, xiàng cǐ xué cān xiá.
終須結茅屋,向此學餐霞。
“石上生靈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